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文化河北

13年挖掘传承张垣历史民俗文化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09 07:3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3年,他走遍了张家口市桥西区的大街小巷;三本书,90万字,他记载了桥西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张库大道上,一村一庄,一沟一壑有他追寻的足迹;大境门、堡子里内,流传着他挖掘传承沧桑历史的故事。他就是被誉为张家口桥西历史文化的挖掘者、解读者、传承者、弘扬者,张家口市桥西区文体局聘任的文化顾问刘振瑛。“我没有太多的文化,我只上过7年学,我最多就是个草根专家。”说起这诸多头衔,已经63岁的刘振瑛笑得很爽朗,态度很谦虚。

  1

  热爱山城的“草根文化人”

  刘振瑛是土生土长的张家口市桥西人,孩提时代的他总爱听长辈们讲茶马古道的传奇故事,总爱探索发现古堡里数不清的小秘密,总爱攀爬征服一座座长城遗迹。在他的眼里,家乡就是一块未被打磨的宝石,它那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淳朴的风土人情、发掘不完的古迹遗址,都深深地吸引着他。

  1997年,刘振瑛从张家口市商业局蔬菜批发公司下岗,他卖过西瓜,贩过鱼,开过饭店,都没有挣到钱。偶然一次,他批发了一批帽子等小旅游纪念品,来到张北坝头向游客兜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95年张家口刚被批准对外开放,北京等地的游客便纷至沓来。刘振瑛就以每人5元的价格当起了导游,就自己知道的张家口的历史文化民俗等讲解了一番,受到游客很大的欢迎,晚上回家一数,这一趟竟然一天挣了45元,这是刘振瑛涉足旅游文化的开始。

  刘振瑛把搜集到的民间传说、民俗文化整理成一个个的小故事,讲给游客听。由于解说风格幽默风趣,渐渐地他闯出了自己的名气,市内许多旅游景点都纷纷向他投来了橄榄枝。但此时的他,却婉言谢绝了各方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旅游开发刚刚起步的桥西区,以每月500元的工资,受聘于桥西旅游开发公司,这个“不管钱只管文化”的区文体局旅游经理、文化顾问一干就是13年。

  寒来暑往,13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了桥西区的大街小巷,覆盖了东窑子镇的每一个村落、每一道沟壑,他踏访了每一位熟知家乡人文、历史的农民、地方老人,孜孜不倦地收集整理着每一份关于家乡人文历史的资料;13年来,他潜心研究,频繁地出入图书馆查阅史料,走访文化名人学习请教,力争每一个新的发现都有考证、有依据;13年来,他主动放弃休息天,加班加点,始终扑在工作第一线。尽管薪金微薄,到了2010年,他的工资还是每月1000元,到了2013年,工资才涨到每月2000元,但刘振瑛从无怨言,13年来,刘振瑛已经成为张垣历史文化,尤其是桥西民俗文化的专家,“草根专家”、“草根文化人”是对其最形象的称谓。

  2

  山城历史文化的“挖掘者”

  “桥西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如何才能深入地挖掘这笔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使之更好地传承延续发扬光大?”刘振瑛刚接触桥西文化旅游事业便在思索着这个问题。

  从此,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历史文化挖掘、研究之路。他对大境门、堡子里、张库大道上的每一处文物遗存,每一件有形实证,每一页档案文书,每一个故事传说都有兴趣、有敏感、有解读、有推敲……一辆半旧的“二八”飞鸽自行车、一套纸笔和一架现在已经淘汰的红梅相机,就成了当时刘振瑛走街串巷的全部“家当”。

  每每谈到此,他都津津有味地回忆着每一个细节,巍峨雄关大境门、绵绵不绝“张库古道”,曲径通幽的张家口堡,桥西的大街小巷都洒下了刘振瑛辛勤的汗水。特别是对张家口堡,他用脚丈量,用笔记录、用真情感动,对堡内478个院落逐一进行了仔细的登记、对比、勘察和研究,摸清了建筑风格、布局、院落文化及居民情况,现张家口堡已修复文昌阁、玉皇阁、财神庙、小北门等10多处景点,整修了8条街道的门楼和外墙立面,景区已成为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好去处。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刘振瑛的座右铭。当你随他来到大境门,他会给你娓娓动听地讲起大境门的由来、地位、传说和历史价值;当你随他走进张家口堡,你就会发现,他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如此熟悉;当你随他深入西沟,竟发现他与这里的村民是如此的熟悉,张库古道后人的家中,他是常客……

  正因为如此,作为桥西文化旅游发展的“开路先锋”,他7易其稿,起草了《关于大境门综合保护开发议案》,获得了张家口市、桥西区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当年张市“两会”文化旅游议案中最具建设性的建议之一。近年来,大境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修近3万平方米的大境门广场、修复长城430米、拆迁企业、居民600多户,新建了大境门城楼、炮台、西境门、二郎庙、八仙洞、张库商道历史场景园、《记忆张家口》老照片展厅、西太平山等十几处景观景点。大境门成功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面都凝结着刘振瑛的心血。

  编撰张库大道口述史是一项非常艰难、阻碍重重的工作,很多人都望而却步。而出于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刘振瑛的“铁肩”自发地扛起这项艰巨的任务,他经常自我调侃是“草根历史文化的研究者”。“通常岁数大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儿时、年轻时经历的事情往往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甚至一些细枝末节都能描述出来。我们走访了当时的知情人———现在都是老人了,挖掘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收集到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谈及过程,刘振瑛兴奋地介绍着。

  2009年6月份,一次在沿线找寻线索时,同行的人看见走在前面的刘振瑛身影一闪倒了下去,急忙打“120”送进医院。原来他的高血压病犯了,本身的高血压加上风餐露宿,体力严重透支,高烧不退,出现了暂时性的休克。当他醒过来以后看见自己插着氧气管,便开玩笑地说:“阎王爷嫌我太黑,坚决不收我。”所有人听到他这句话都悄悄地流出了眼泪。

  3

  历史文化的“解读者”“传承人”

  丰厚的历史文化不仅需要严谨、专注地挖掘,更需要把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留并传承下去。作为一个只读过七年书的老者来说,刘振瑛对桥西文化旅游倾注的执着之情、所付出的努力、所做的贡献是旁人所无法比拟的。刘振瑛通过多年的潜心挖掘、研究,用他的耐心、细心以及恒心把桥西深厚但并不系统的历史文化精髓加以归纳、总结、提炼,不懈地努力换来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先后撰写并出版了《品读张家口堡》、《品味大境门》、《品评张库大道》这三本高度代表桥西历史文化的著作,给桥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增加了文化的深度,更把这珍贵的文化资源详尽、系统地记述、保留下来。

  文化的传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如写一本书、拍一张照片这样简单的事情。刘振瑛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身边的年轻人。在为景区的年轻导游培训时,刘振瑛毫无保留地把所有的知识、方法传授给年轻人,让他们懂得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在制作《张库大道口述史》的过程中,刘振瑛常常自掏腰包为提供素材的村民买一些小礼品,与沿途的老百姓“打成一片”。在对桥西旅游景区不断实地考察时,年过半百的刘振瑛更是和单位的年轻人一样,坐着面包车颠簸在许多还未修好的马路上,一外出就是一天,吃着馒头、咸菜,喝着矿泉水,对工作满腔热情。“一位普通人成为桥西文化的引路人”———这是对他的真实写照。从2001年开始,刘振瑛曾多次在央视二频道、四频道、十频道和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台湾中天电视台、新西兰电视台及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卫视出镜,宣传张家口的地域文化。2008年做客张家口电视台《张家口大讲堂》栏目,连续讲述地域历史文化,又以特约嘉宾、主持人的身份参与策划张家口电视台连续播出的200多期的《京西大茶坊》栏目,一时间,文化话题成为百姓茶余饭后聊天的主要内容。

  为了寻解堡子里、大境门、张库大道,他独对苍天,何止一冬一夏;孤灯清影,绝非一朝一夕……说起刘振瑛,张家口市桥西区宣传部长任桓深有感慨:多年来,刘振瑛甘于吃苦,不图回报,在工作中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挖掘桥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宣传推介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刘振瑛多年以来执着于张垣历史文化挖掘研究、整理传承,是张家口、桥西历史文化的解读者,文化旅游事业的资深引路人。”3月15日,张家口市桥西区委书记陈晓明对刘振瑛的事迹作出这样的批示,这不仅是对刘振瑛的最大认可,也是对刘振瑛的最好总结。

关键词:张垣,民俗文化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培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