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罗彩霞的励志转身意义有多大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07 10:0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009年罗彩霞因“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为人所知,最终该案以和解结束。如今的罗彩霞已是央视一档经济栏目的记者。(6日《中国青年报》)

  从前那个无助的罗彩霞,如今已蜕变为央视记者,当真是没有永远的悲剧主角。在时间的催化下,愤怒的罗彩霞只一句“官司结束,互不相涉,我不恨她”,俨然千帆过后风平浪静。

  的确,那段往事,似无再提必要。在那场备受关注的庭审后,所谓是非、所谓正义,已经有了交代。那么时至今日,为何要回望罗彩霞?绝不仅仅因为重访当事人,乃连续报道的惯常操作,也是为了阐释人生的无限可能。当然,之所以如此做,更是基于健康社会拒绝遗忘、周期反省的固有基因。也许,“以史为鉴”是个颇抽象的命题,但“不重蹈覆辙”却是最现实的期待。谁也无法确信,我们对“罗彩霞事件”中经验资源的萃取到了何种程度?而不彻底的反思,往往意味着故事重演。

  无疑,“罗彩霞事件”的宣示意义是多样的。比如,权势者对弱势人群的利益盘剥;比如,一系列升学、招生规则的漏洞;再比如,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形同虚设,乃至收集、盗用行为成本极低。凡此种种,无一不是罗彩霞案留下的经验。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看似深刻的教训,未必被深深铭记。

  事实上,“旧事”的翻版在不断上演,无论是相似的“冒名上学”事件,还是伪装成别的什么模样,其中的灰暗内核总归是一致的。如果权力仍未被有效制约,规则仍未被足够尊重,那么,单单为罗彩霞的励志转身鼓与呼,意义似乎不似我们想象的那样大。-然玉

  

 

关键词:罗彩霞,冒名顶替,上大学,央视记者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