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90后大学生尝试“经营”诚信走红 引发关注
无人看管、无人收费、没有摄像头,石家庄铁道大学两名“90后”大学生在校内经营“三无”超市一年来不赔反赚引发关注。 发起人许法东出生在冀中农村,家中有两个哥哥,为赚取生活费于去年5月和同学在学校开起“小超市”,取起名“诚信驿站”,因上课无法照看,让学生自觉投币购买。1年来,“诚信驿站”引发包括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关注,许法东近日也被授予“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14日下午,记者在石家庄铁道大学教学楼大厅看到,所谓“诚信驿站”类似小摊儿,货架上整齐摆放着信纸、圆珠笔、面巾纸和矿泉水等廉价学生用品,每件物品都有标价,最便宜的0.5元人民币,最贵的2元。同学们拿东西后按照价格自行投币。 课间,不时有学生过来拿东西,并主动将钱放入箱中。该校学生耿英杰说,现在同学们都已习惯这种模式,这是一种实践,也在考验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一旁小黑板记录着此前1日的诚信指数:“应收196元实收186元诚信指数94.8% 。”许法东说,每晚他会用当日应收款除以实收款算出诚信指数进行公示。 “诚信驿站”成立之初争议很大,就读于金融专业的许法东也想到会亏钱,甚至想到“货架都会被拿走。”前两个月每月诚信指数只有约50%,经营连续亏本。 “或许刚开始同学们误以为是免费的,后来利用网络、传单等方式宣传,第3个月诚信指数上升到90%,正式盈利。”许法东说,之后诚信指数每月稳定在90%左右。“这也证明我们的判断,大学生的诚信经得起考验。” 货架旧本记录着大学生践行诚信的“证据”:纸巾2包,明天补交1元(已还)……上面没有姓名,只有物品数量和金额。 1年来,“诚信驿站”已成为河北高校知名品牌,目前发展至8个。“站长”许法东也不用蹬着三轮车去进货,一个电话就会有商家主动送来。他希望组织成立“诚信驿站”联合体,遍布每所高校,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在“经营”诚信中成长。 对于许法东走红,长期从事道德教育研究的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教授王宏斌博士认为这是一种必然。他说,现在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存在诚信缺失问题,某些行业领域已触及或超越底线,但人们内心深处却在渴望和呼唤着诚信。(完) |
关键词:诚信,90后,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