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务实的职业与落伍的梦想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15 11:1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日前,有记者在报道北京市高考志愿填报现场时,被女生问及新闻学如何,他摇头给以忠告:这职业看似自由但压力太大,工作不定时,女生入行要慎重。记者“自倒苦水”,一夜之间走红网络,微博网友纷纷称其为“业界良心”。

  民众的关注,与其说是对记者行业的同情,不如说是来自“干一行怨一行”的共鸣。微博跟帖也很能说明问题。比如计算机行业戏称“有限的青春无限的代码”,机械专业感叹“工图画得忙,日日几十张”,会计专业称“少写一个零,计算到天明”。对职业的厌倦,符合人类容易审美疲劳的天性。大多数人对此其实也心知肚明。因此,微博空间的戏谑,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牢骚,不能较真。比如,中间肯定有不少人,是工作之暇宣泄或者俏皮一下,然后该干吗干吗去了。如果你认真问对方:干吗不换一个行当呢?他或者(她)会说,除了这个我还能干啥呢?如果再进一步追问,说不定对方就会说:苦并快乐着嘛。

  当然也有真苦,以及真觉得苦的。还是回到新闻记者行业。记者对学生的回答想必是诚恳的。现实中的记者,也分三六九等。比如,拿红包用通稿的记者,或者,一些“有门路”的娱乐记者,可能比较“舒服”,但更多一线记者,外表光鲜,实际工作琐碎而辛苦,昏天黑地地东奔西跑、承受限时交稿压力、有任务考核、辛苦采写的稿子还可能随时被毙掉。新闻里的记者应该属于这一类。

  无独有偶,在美国一份新出炉的职业预测报告中,报社记者也获评全美最差工作,甚至不如伐木工人。原因和中国同行也大同小异:长期承受高压、截稿时间严格、工资低和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工作。似乎佐证了那句话:“环球同此凉热”。但是且慢,美国同行们对此并不以为然,报社记者、编辑、专栏作家对此齐齐呛声。《福布斯》资深记者JeffBercovici去年就写了一篇名为《让排名见鬼去吧,报社记者是史上最好工作》的文章。在他看来,尽管记者行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一个核心的事实。对于那些真正适合这一职位的人(当然不是每个人)来说,记者是一个有着独一无二价值的工作。”“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工作都给人带来了难以释放的无聊。我宁愿有一个能让我心跳加速的职业。”

  因此,“苦”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也要看到,同样的理由,在教师、医生、律师等行业都存在,还没包括那些守卫边疆的军人、野外作业的工人、武警消防等特殊行业;甚至,这些年,连公务员、官员也都纷纷叹起“苦”来了。这样一来,几乎没有“不苦”的行业。但是,难道不是每个行业都有很多出类拔萃、让人敬佩的人物吗?

  从务实的角度,我们容易理解记者的告诫。但是,正如美国记者同行们所揭示的,从另一个角度,我们是否也过于务实了?务实得忘记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古训,更是忘记了“理想”是这个社会健康发展所必需的“维他命”。目前的氛围,不“务实”而侈谈“理想”,似乎容易引起指责。但问题是,即使从现实的角度,务实也并不保险。一个还未走上社会的学生,就被灌输世俗的成功观,并不是好事。譬如目前“就业难”所揭示的一个简单事实:现在所谓的“热门”,焉知几年后会不会沦为“冷门”?

  结论是,经验其实并不可靠。我们毋宁较真地宣称,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梦想”和“奋斗”,才是年轻人最可信赖的资源。与其干一行怨一行,还不如在平凡的行当里,努力做到最好。(特约评论员刘志权)

关键词:职业,压力,高考志愿,填报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