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来亳州看芍花
花海怒放,药都大地生朝霞 ●享我所美芍花季•赏花人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清朝诗人刘开在亳州所作的诗句让很多人对亳州芍花无限憧憬。人间四月芳菲尽,五月芍花始盛开。如今又到花开的季节,小到路边小径、田间地头,大到专业种植园,我市25万亩芍药开成了“花海”。 花之趣嬉戏花间绽笑容 “放眼过去是一片花海,闭上眼睛深呼一口气,则是沁人心脾的芬芳。”来自安庆的王伟,趁着“五一”假期来到亳州,在游览过市区景点后,又在朋友的带领下前往十八里镇芍花田,远远望去,万亩芍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随风摇曳,由远及近地形成一股股“花浪”,绚丽的色彩如同有了生命,让人瞬间为之倾倒。 “远看是流动的花海,近看又是另一番景色了。”王伟说,笔直的枝干托起层层叠叠的花瓣,在绚烂、高雅中飘着清香。 作为亳州的“市花”,芍花分布很广,从市区驱车半小时,就能到周围的乡镇一览美景。据市农委统计,我市共种有25万亩白芍,大部分都分布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和十九里镇,清朝诗人刘开“十里五里生朝霞”这句诗,可以说是这两个乡镇芍花连片盛开场景的写照。虽然谯城区五马、赵桥、谯东等乡镇的芍花种植面积不及以上两镇,但散布于田间地头的芍药,也印证了“花前花后皆人家”所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意境。 在亳州这块大地上,老百姓对芍花有着很深的感情。白芍是妇孺皆知的中药材,增加了经济收入,而花,则为生活增添了鲜艳的色彩。 “年轻的时候,不像现在有花市,都是采些有时节的花朵插放在家中。”漫步在十八里镇的芍花田里,今年已经80岁的老人王桂荣回忆起往事,仍津津乐道,“天气好时,与孩子一起来到田间采摘芍花,插瓶、做香囊、做花篮,放在院子、室内,给屋室增添许多典雅。” “芍花花期能开20天左右,周末闲暇时都能过去看看,放松心情。”五一期间,看着前来观赏芍花的外地游客,市民丁浩对家乡的这一盛景骄傲不已。周末带着妻儿,行走在乡间小路,嬉耍在芍花丛中,呼吸着夹杂泥土味道的花香,是丁浩心中最好的休闲方式。“有了家人的陪伴,加上鲜花的衬托,这就是幸福的感觉。”丁浩说。 花之韵芍花美景留画中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清朝诗人刘开描写亳州芍花的诗句让很多人无限憧憬。 竞相绽放的芍花,除了吸引了游人观赏,更是深得众多摄影师和画家的“宠爱”。 一个十多岁的少女头戴芍药花,身穿粉色连衣裙,周边飞舞着漫天的芍花花瓣,身后是满眼花海,让人惊叹犹如见到画中仙子,让人沉醉……在亳州晚报摄影总监张延林的相册中,保存着这样一张照片。在每年芍花盛开的季节,张延林都会将美景记录在照片之中,随着他的照片被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选用,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开始与张延林联系,希望能来亳州赏芍花美景。“不同天气、不同的角度,芍花都能绽放不同的美。”张延林的相册中收集着雾中芍花、雨中芍花、花季少女在芍花田里嬉戏等多幅照片。在芍花凋谢时,这些照片则成了赏芍花的另一种方式。 花之雅百花之相多佳名 在《本草纲目》的一句“芍药犹绰约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算是将芍花之美形容得淋漓尽致。除了芍花之学名外,自古以来的文人骚客也给芍花致以多个芳名。因花开春末,犹如春天的最后一杯美酒,故名“梦尾春”;妩媚多姿,故名“娇客”;花香四溢,故名“留夷”;作为青年男女寄托爱恋之情和惜别之意的赠品,故名“将离”。 “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站在花丛间,尽情打捞古人关于芍药花的诗词歌赋,可谓数不胜数。“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清人刘开描绘亳州芍花的诗句,很多亳州人已经烂熟于胸。“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对于“花相”,大文豪苏轼也不吝赞美之词……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品读这句宋诗,对于如此娇艳而又内涵丰富的花儿,难道你能不为之倾倒吗?“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九重。”也许,唐代韩愈也曾陶醉在那一片花海当中,不然,他又怎能如此真切地描绘出被芍花熏染的醉意呢? |
关键词:亳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