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小县一次获批12处“国保”
在我省新晋的1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一个塞外小县———蔚县竟一次获批12处,从而成为此次全国申请文保县级单位中的最引人注意的一处。蔚县究竟为何有这么多的文物建筑,又为何保存得如此完好,这处塞外小县又何以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蔚县。 古城墙上远眺现代都市 5月的蔚县,早晚温差大,一股凉风吹来,让人不禁打个冷战。 蔚县城坐落在壶流河盆地中,北枕壶流河,南扼飞狐口,符合“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古训。据清光绪《蔚州志·金石志下》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撤并了设置在州城的灵仙县治,置蔚州,隶属大同府。蔚州城大规模的重建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落成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正如北平杨融所撰的《明创建鼓楼记》中说,蔚州城“经始于十年丁巳,而落成于巳未”。据《蔚州志》记载,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德庆侯廖允中开挖城壕,“辟土为城”为重修蔚州城的第一阶段,从明洪武十年到明洪武十二年基本竣工为第二阶段,延续了八年。 站在蔚县县城中心,环顾四方,远处的山岭看起来切近又高峻。夕阳西下的时候,记者一行来到蔚州保存相对完好的东城墙脚下。城墙底部处的青砖已多有残缺,而上部保存相对完好。从厚厚的青砖绵延望去,给人一种厚重的沧桑感。 据清光绪《蔚州志》记载,重建的蔚州城墙,周长七里十三步,底宽四丈,顶宽二丈五尺,高三丈五尺,上垒雉堞,高六尺,原共有垛口一千一百多,到乾隆年初尚存七百多。城墙形制为不规则的多边形。 穿过层次分明、具有年代沧桑感的玉皇阁,便登上2011年修过的北城墙。青砖铺地,很是宽阔和庄严。站在城墙上向远处望去,蜿蜒曲折的护城河、千株万树、车水马龙、高楼大厦与湛蓝色的天空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融。 |
关键词:蔚县,城墙,塞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