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戏剧盔头引青睐 传承人讲述与六小龄童之缘
9日,在第六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上,保定市民何倩穿上定兴制“凤冠霞帔”,大过“穿越瘾”。崔笑梅 摄
9日,河北保定阴雨连绵,但已进入第二日的第六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的传统技艺展示现场——保定军校广场上依然人头攒动。许多观众流连在定兴戏剧盔头、服装展区,穿官服、戴凤冠、披霞帔,过把“穿越”瘾。 记者在现场看到,古代大臣、娘娘、驸马等不同戏剧人物的盔头摆满展台,挂在墙上的关公、窦尔顿等戏剧人物脸谱也分外抢眼。穿戴上“凤冠霞帔”正在拍照留念的保定市民何倩说,一直对“大家闺秀”的形象情有独钟,今天穿上这身行头,真感觉穿越到了古代。 据了解,保定市定兴县的戏剧盔头、道具和服装全部是根据剧情和朝代特征纯手工制作而成,其制作技艺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项技艺传承人、定兴县石象村62岁的许茂臣说,盔头技艺最早是其太爷专门去北京盔头社学习,然后代代相传下来的,到他已经是第四代。“儿子也会做盔头,12岁的小孙子也经常在家帮着做绒球、串珠子。” 据许茂臣介绍,盔头用料主要为棉纸、铁丝和过去木工用的古水胶。制作盔头要先根据历史、朝代和剧情唱段设计出头饰图样,然后再用刻刀把设计好的图样刻下来,用水胶粘合,做出盔头的胎形,再刷红土、立粉、贴金银、点翠、上绒球等,完成整个盔头要涉及三十多道工序花费三四天时间。 许茂臣还透露,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义丰戏剧专卖店打电话说要订做一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凤翅紫金冠。他听到后非常激动,仅用一天多的时间就制作完成了。但因不是自己亲手交到剧组手中,多年来,仍未确定电视剧《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头上戴的凤翅紫金冠是否真的出自他手。 许茂臣称,自己和《西游记》的制片副主任许德忠是十几年的老朋友。86版《西游记》拍完后的一两年,有一次他去许德忠北京的家里做客,碰巧遇到六小龄童在场。虽是第一次见面,但六小龄童非常亲切,把自己当成朋友一样。而自己碍于面子,也未曾问及紫金冠的事。 为了却许茂臣的夙愿,中新网记者立即拨打了北京义丰戏剧专卖店的电话,其工作人员周翠称,印象中是有这么回事,但时间太久了已无记录可查。 许茂臣说,近年来,他制作的戏剧盔头及戏服等被国内许多戏剧专卖店、京剧团和个人购买或收藏,一些外国人还特意去他家买成套的戏服带回国。其中,极具经典美的京剧脸谱卖得最火,很多人把它买回家做装饰或是当礼品送人。 目前,许茂臣在老家开了个家庭作坊,有15名员工,效益很好,每年都能赚十几万元人民币。 为期3天的第六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于8日在保定市军校广场开幕,该届节庆活动将有120个非遗项目千余件特色产品参加展示,主要内容包括民俗踩街表演、开幕盛典、传统艺术展演、传统技艺展示和特色名吃展销等。
|
关键词:戏剧,六小龄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