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专栏>>解放思想大讨论

走基层赤城报道 扶贫“五位一体”壮大产业根基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18 14:2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6月14日一大早,记者来到赤城县雕鹗镇康庄村,山村的早晨清新宁静。

  记者跟随村党支部书记胡志军钻进一个大棚,棚内花香扑鼻。

  “这30万株鲜花马上就上市了,富京公司负责人过会儿就来。”胡志军笑着告诉记者,靠种植鲜花、蔬菜,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863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康庄村”。

  总结康庄村脱贫之道,胡志军认为扶贫开发的关键在产业,而产业能否做大做强,全仰仗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多年的扶贫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同行的赤城县扶贫办主任阎冬青说,虽然大家都能意识到唯有变“输血”为“造血”才能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然而在实践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将产业培育并发展起来。

  康庄村共有328户,贫困户曾多达280户。说起贫困原因,部分村民归结为“大树底下不长草”。为保护首都周围的青山绿水,从2002年起,赤城县全面推行封山禁牧和退稻还旱,传统的畜牧养殖业被舍弃……

  赤城县副县长张志刚却不这么认为,“生态和发展也可以实现双赢。”张志刚说,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设施蔬菜、设施养殖等项目就是赤城探索双赢的一个路径。

  近年来,赤城县鼓励农民走合作化道路,上设施蔬菜、设施养殖等项目,用集体的力量攻破项目、技术等难关。后城镇常胜庄村青年农民霍建峰,组织50户村民成立了幸福家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棚内无支撑杆可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蔬菜大棚135个,实现年纯收入60多万元。目前,赤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125家,发展社员6710户,辐射带动农户1.95万户,年实现经营收入近亿元。通过合作社运作,探索了村集体以土地和水电设施入股、群众参与的联建经营模式。

  采访中,农民们告诉记者,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了土地租赁、入股分红、入园打工的增收格局。

  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合作社和农户难免信息不灵,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这时,政府就必须伸出“有形的手”。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张志刚说,他们对新建的设施蔬菜项目进行补贴,并引进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五位一体”的轮廓逐渐清晰。

  去年3月,张家口市富京农业有限公司与康庄村村民就土地流转签订合同,租用500亩土地用于建设蔬菜大棚。如今,富京公司已在康庄村建成300个大棚,引进优良品种,种出了高品质蔬菜,打入了京津市场。

  从241省道拐进雕鹗镇黎家堡村,记者看到一处三面环山的谷地,一栋栋红顶白墙的标准化猪舍呈现在眼前。据雕鹗镇党委书记戴冰岩介绍,2010年镇里引进北京二商集团,成立赤城县大红门科技牧业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在黎家堡村建了一个大型生猪养殖基地,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升。

  尝到了甜头,赤城县开始大规模引进龙头公司。张志刚说,仅2012年一年,就在设施规模养殖产业上引进了北京二商二期、北京德清源、湖南佳和、张家口弘基集团等龙头企业,在蔬菜种植上引进了富京、崇园、攀宝、龙和、华耐等10多家公司。

  通过当地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赤城还成立担保公司,企业和农户与县信用联社、农业银行、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信贷关系,破解了融资难题。

  “五位一体”,让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与千千万万群众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共同扶起了赤城蔬菜种植、规模养殖、山区林果、中药材种植、休闲渔业五大主导产业。

  与此同时,赤城产业结构迅速得到优化升级,传统种植作物减少,以蔬菜、林果、中药材为主的经济作物增加;分散养殖减少,标准化设施规模养殖增加。蔬菜种植面积由10万亩增加到15.5万亩,形成了“百里绿色蔬菜产业带”;规模养殖场由30个增加到100个,年出栏生猪达50万头。

  赤城扶贫开发的“五位一体”模式,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也破除了以往扶贫部门“单打独斗”的旧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部门帮扶、社会推动”的扶贫攻坚合力。2012年,赤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10元,人均增收989元,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470元。

关键词:赤城,扶贫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