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整治滹沱巨变 滚滚沙尘源变成美丽“后花园”
-漂亮的喷泉。
-雨中好景致。
-景观路上观风景。 防洪 曾经一次水患冲得正定县城只剩十几户 历史上,滹沱河有许多名字。《礼记》称之为恶池,《水经注》称其滹沱。《名胜志》称:滹沱源出繁峙县东。苏东坡诗云:“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公孙仓皇奉豆粥。”文天祥则说:“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宋朝人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中记载:“凡大河、漳水、滹沲……悉是浊流。” 在古人的描述中,昔日的滹沱河风姿绰约。不过,她有时也会发脾气,把暴怒带给她无辜的儿女。其实,“滹沱”名称就是取水流湍急、汹涌磅礴之意。 滹沱河历史上经常洪水泛滥,河道屡有迁徙。历史上曾南侵宁晋,北扰清南,东串黑龙港,现有众多故道遗迹。据资料记载:仅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至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间,就发生河水泛滥、决堤、塌地、淹村等较大水灾33次,小水灾不计其数。 据说,乾隆皇帝七次到正定,其中三次就是因为滹沱河的水患。而据正定府志记载,一次水患可以把正定城冲得只剩下阳和楼下的十几户人家。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重修之后的真定城城垣平面呈“官帽”形,西南角是一段西北至东南走向的斜墙,为的就是给时不时“发威”的滹沱河水让路,减轻城墙受水压力。 大堤建设防洪标准大幅提升 后来,滹沱河流域上游建了岗黄两座大型水库、12座中型水库及多处小型水库和塘坝,对滹沱河洪水起到了一定的调蓄作用。而滹沱河大堤的建设,更让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昨天(11日),记者站在高约5米的滹沱河防洪北大堤上,俯视缓缓流淌的滹沱河,心里感到很踏实。不过,部分市民在高兴之余不免担心:再发生1996年那样的大洪水,滹沱河能经受得住吗? “河道行洪是第一位的,我们是在保证河道正常行洪的情况下才对河道进行整治的。”滹沱河建设管理处相关人员介绍,根据规划,滹沱河目前在建的防洪大堤将分为两部分,以子龙大桥为界,向东至太行大街以东1公里,为北大堤,防洪标准为100年;向西至南水北调退水渠,为南大堤,防洪标准为50年。 据了解,整治之前,滹沱河的防洪标准不足50年。而经过整治的滹沱河,河槽畅通无阻,河堤固若金汤。如果遇上像1963年和1996年那样的洪水,由岗黄两座水库调峰蓄水,即使开闸放水,洪水会顺畅沿河而下,决不会形成洪灾。 水面 曾经黄沙漫漫一滴水也看不见 人逐水而居,城依河而建。一座城市可以没有雄伟的建筑,可以没有繁华的街道,但绝不会没有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而几乎所有在城市生活的人们,都会有关于一条河流的美好回忆,人们亲切地称心中的那条河为“母亲河”。而我们的“母亲河”,毋庸置疑就是滹沱河。 “时至民国,河中船舶500有余,往来于正定高家营、深泽乘马等码头。晨曦夕照时,滹沱河泊船如龙、波光如鳞、灯火星流、往来吁号、行业繁多、铺面林立、热闹非凡。河内鱼虾鳖蟹成群,水面天鹅鱼鹰游弋,两岸飞禽走兽栖息,河滨之地绿草繁茂、间杂牛羊……”这是昔日有关滹沱河的记载。 然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滹沱河石家庄区段在石家庄人的眼里慢慢改变了颜色——河道干涸断流,两岸土地沙化,植被树木稀疏,生物种类锐减,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一个丰水区域日渐向贫水区乃至荒水区发展。 “我小时候,在滹沱河里,挖个沙土坑,用手拍几下,就能渗出水来,我们都直接喝,很干净的。”已年过古稀的何老爷子早先就在滹沱河南岸住,他说,后来水越来越少,沙土越来越多。 绿荫夹岸一河清水向东流 昨天,蒙蒙细雨中,站在子龙大桥向东眺望,烟波浩渺,可谓天水一色。难怪老人们感叹:“美丽的滹沱河又回来了,真好。” 曾几何时,如何让世代石家庄人的母亲河重现生机,继续浸润这片承受过她恩泽的土地,成为了人们急切的渴盼。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方论证,科学决策,于2007年11月正式启动了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 2009年8月6日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干涸多年的滹沱河开始蓄水,碧波荡漾将再现石家庄的母亲河。 2010年7月1日,是个举城沸腾的日子。这一天,市民们奔走相告,相携来到滹沱河畔;这一天,滹沱河主城区10公里河段全线蓄水,干涸了近半个世纪的滹沱河重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美景,宽600至1000米的水面在市区北部形成一条长长的玉带,波光粼粼,水鸟翔集,长坎护岸,飞桥映水,让这个极度“干渴”的城市变得柔媚多姿起来,也更加富有了灵性。 如今,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1至5号水面16公里基本全线蓄水完成。 望着失而复得的“母亲河”,人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生态 曾经“吹得到处都是沙子那个受罪啊” “20多年了,我天天从这里路过。”57岁的王先生说,这么多年来,他每天都要从凌透村骑车去正定县上班。回忆起以前的滹沱河,王先生用“一片狼藉”来形容。他告诉记者,以前,滹沱河就像个大沙滩,每逢春天滹沱河里的沙子被风一吹,不仅迷眼看不清路,而且特别脏。“从家骑到单位,脸上、头发里都是沙子,那个受罪啊。”王先生说。 曾经,在人们心目中,滹沱河是沙滩的象征,提起滹沱河,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黄沙满地。这些沙土,不但让附近村民“吃”了个够,更影响到市区环境。 大家都知道,省会刮偏北风的时候较多,滹沱河裸露的黄沙,一旦被大风吹起,必定大举向市区“袭击”,天空由此变成黄色,人们纷纷掩住口鼻前行。 吸尘增氧降温去火省城变得更水灵 昨天,记者驱车沿双向四车道、宽18米的景观路从滹沱河1号水面向东行驶,放眼向两侧望去,满是绿色:法桐、旱柳、雪松、地被菊、沙地柏、金叶榆等近50种植物,经过雨水的洗涤,更是绿得直逼人的眼。 除了惹眼的翠绿,波光粼粼的水面也让人感觉增加了几分凉意。 据了解,滹沱河1至5号水面,共增加了近900万平方米水面面积、湿地面积150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600多万平方米,人均增加水面面积3.6平方米、湿地面积6.8平方米、绿地面积2.7平方米。通过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可增加区域湿度,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相对湿度由10%增加到50%以上。同时也能有效解决石家庄市区的热岛效应问题,夏季滹沱河附近温度可降低3℃左右,市区温度也可降低1℃,对于改善省会春季的扬沙天气大有好处。 而走南闯北多年的陈雄,到石家庄做生意6年了。这期间,他最大的感觉就是“空气不太好,不仅干旱,而且灰尘多。”陈雄说,自从滹沱河开始蓄水后,空气湿润了许多,而且灰尘也少了,让人感觉很舒服。滹沱河的生态效应已经初步显现,今后将更加明显,也会改善石家庄的大气质量,让人们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 “湿地可以提高生活舒适度。”民间环保组织河北绿色知音发起人张忠民说,建设宜居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是一个最感性的标准,温度、湿度、风力等都能影响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他认为,在滹沱河干涸的河道内建设大面积的人工湿地,可以明显降低周围区域的温度。“这片湿地建成后,可使那片区域温度明显降低,提高生活舒适度。”张忠民说,数百万平方米水面的形成,将大量挥发水分,可提高空气湿度,这座城市因此也会变得更加“水灵”。
|
关键词:滹沱河,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