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先否后肯”的官方辟谣何时休?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30 17:0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日前,新华社记者梳理出一些官方“先否后肯”的怪现象,希望能引起一些不注重多听、多看、多调查,遇事善于说谎、急于否认的相关部门重视。(8月29日《新京报》)

  从常识分析,当人遇到攻击时,首选的是自保。作为单位来说,遇到负面消息,也会在第一时间维护单位形象,本无可厚非。然而,少数单位根本没有经过考证就急于否认,又或是“护主心切”,紧急出来“辟谣”,结果到最后,“谣言”变成了事实,自打耳光,变成了群众口中的“官谣”。

  笔者认为,作为掌握着公权力的部门,言行不仅仅只代表单位形象,更代表着政府形象。公共部门不应为个人违法违规行为承担责任,而现在单位代表个人来辟谣的趋势日渐增多,如果不经查实,一味否认事实,等到真相大白之时会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危害巨大。

  还有一种官方辟谣,如对某件事答复“完全没有依据”,虽然义正言辞,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官方提供的权威信息远远满足不了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公众只能靠各种小道消息去填充信息的空缺,为“民谣”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危害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笔者认为,官方辟谣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以下几点尤为重要。第一,及时的回复。进入互联网社会尤其是微博社会后,信息呈几何型传播,如果官方回复速度较慢,等到谣言四起之时,官方辟谣就难以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服。第二,诚恳的态度。官方在面对谣言时,态度应诚恳而谦逊,不能有“舍我其谁”的“霸气”。如“7.23”甬温线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后,著名的高铁体“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瞬间红遍大江南北。第三,规范的程序。官方回应社会舆论之初,此时事情尚未调查,真相尚不清楚,不能盲目“发声”,急于否认。可在第一时间回应:“网上的信息已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事情正在调查中,如有进展将及时通报,感谢大家对我们的监督”,表态后再进行调查核实,跟进发布最新消息,有理、有节平复公众质疑,维护政府形象。第四,详实的信息。在调查了解到事情真相后,要用详实的文字、准确的数据及时对外发布信息,赢得公众认可,让谣言无生存之地。

  公共部门用准确严谨的方式辟谣言、正视听,以执政为民的理念立公信、得民心,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力展现。

关键词:网络谣言,辟谣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红网
责任编辑:孙晓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