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重振千年雄姿打造特色 河北古城正定正布局(图)

http://www.hebei.com.cn 2013-09-13 11:1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原标题:重振千年雄姿河北古城正定正布局(图)

  正定广惠寺华塔又名多宝塔,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正定南城门眺望,可以看到凌霄塔、须弥塔、华塔、澄灵塔。

  隆兴寺的五彩倒座观音像高3.4米,由于塑像坐南朝北,故称倒坐观音,整个塑像既统一和谐。鲁迅先生称其为“东方美神”。

  “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站在河北正定古城南门城楼上向北望去,一座座灰色屋顶显现于丛丛绿树中,4座形制各异的佛塔巍巍耸立,古城格局仍清晰可见。

  9月3日,国家文物局在正定召开古城保护座谈会。开元寺、广惠寺华塔、凌霄塔、正定府文庙、正定文庙大成殿、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6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已经获国家文物局同意,由河北省政府批准公布实施。古城正定的保护又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9月10日,记者再次来到这座千年古城,采访正在进行的古城保护工作。

  三年时间恢复历史风貌

  正定,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北部,古称常山、真定、恒山、中山、东垣等,公元前770年建鲜虞国,公元前221年始设县治,公元前196年改名真定,清雍正元年为避讳,改称正定,沿用至今。自北魏至清末1500多年间,正定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也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存。正定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保单位6处,馆藏文物7672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264件。在全国县(市)级中,正定的文物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前列,在1961年国务院公布在18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正定就占了两处。正定于1994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对正定众多珍贵文物采取积极科学的保护措施,先后对隆兴寺转轮藏阁、慈氏阁、摩尼殿、戒坛,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钟楼,临济寺澄灵塔,广惠寺华塔等实施了保护工程,“十一五”以来又开展了开元寺须弥塔和三门楼修复、府文庙戟门等维修工程,改善了文物保存状况,极大地保护了古城的历史风貌。

  古寺、古塔、古街,古城墙、古城门……3年后,游客漫步古城,千年古郡的历史风貌将会尽收眼底。“要用3年的时间,基本恢复正定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把正定古城打造成为华北平原的文化明珠、旅游名城、经济强县。”石家庄市副市长、正定县委书记王韶华告诉记者。

  为实现古城保护3年计划的良好开局,目前正定已经启动对影响古城天际线的7个通信塔、1个水塔、1个烟囱等设施制定了拆除工作计划。一些破坏文物周边风貌的建筑也即将被拆除。府前街改造提升工程所涉29户全部拆迁完毕。周汉河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防洪、排污、景观设计3个方案整合,制定了征收补偿方案,计划征收拆除91户(单位)、5.7万平方米的建筑,拆迁工作已正式启动,计划9月20日完成征收安置工作,9月底全面启动综合整治工程。

  保护文物真实遗存和环境

  为了还原古城文物真实遗存和环境,正定启动了新一轮的文物保护工作,全面改善重点文物单位的保存状况。

  开元寺为正定八大寺之一,始建于东魏,唐代改名为开元寺。开元寺是正定现存始建年代最早的寺院。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内的钟楼是河北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我国现存的唯一唐代钟楼,两层楼阁,钟楼上还有一口唐代古钟,造型古朴,非常珍贵。开元寺还出土过大量文物,在钟楼地宫曾出土舍利石函等43件文物,此外,还发现金器、银器及经书等各类文物4000余件。据正定县文管所负责人介绍,根据《开元寺文物保护规划》,将对开元寺展开考古勘探,确定其建筑格局,寻找寺庙南门所在。规划还提出在开元寺南侧新增院落内建设开元寺文物陈列室,开元寺众多的出土文物将在这里展示。

  正定八大寺院之一的广惠寺,现仅保存有一座华塔。一走近广惠寺,造型优美奇特的华塔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塔构成,砖砌而成。主塔底层四角各附建一座小塔环抱,三层以上,装饰着力士、海兽、狮、象、佛、菩萨等装饰,交错排列,高低错落有致。根据保护规划,近、中期恢复院落主体建筑部分寺院格局,尽可能完整展示广惠寺华塔、相关附属文物。远期将通过多媒体等展示方式,介入互动性、参与性的展示内容,提高展示的趣味性和效果。

  凌霄塔位于正定八大寺之一的天宁寺内,始建于唐代宗年间。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凌霄塔是正定城“九楼四塔八大寺”中最高的一座,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记者看到,凌霄塔塔座、塔身、塔刹总体保存现状较好,但仍存在塔基部分泛碱、风化,塔身部分墙面部分砖体缺失等问题。根据此次公布的保护规划,将在凌霄塔东南侧博物馆内增加凌霄塔馆藏文物的展示内容专题。同时将通过多媒体方式,生动、立体地展示凌霄塔的科学价值。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穿过正定县中医院旁一条逼仄的巷子,记者终于找到了“隐藏”在一片居民区中的正定府文庙。府文庙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在现场看到,修缮完成不久的戟门和东西耳房尚未验收,尚不具备接待游客的条件,在周围的居民楼的蚕食下,戟门和东西耳房也是文庙仅存的建筑,甚至很多当地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不知道文庙的位置。按照规划,将对戟门等进行保养维护后对外开放。同时,根据遗址的勘探、清理和研究成果,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遗址展示设计。

  正定县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前庙后学。1933年梁思成先生赴正定调查时认为,该庙中“大成殿绝非明洪武间物,疑为古寺佛殿所改”。1996年正定文庙大成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保护规划,将通过考古勘探寻找文庙泮池所在,探明具体位置后,将进行遗址现状展示。规划中还提出文庙应成为当地居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使文物保护工作惠及民众。

  位于燕赵大街路西的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当地人称之为“风动碑”。由于处于商业区,一座小阁楼中的这座唐碑,并不那么显眼。根据保护规划,现有“风动碑”阁楼无法起到有效保护和展示文物的作用,应进行改造。规划还提出,在“风动碑”保护范围内开辟可供市民、游客休憩的小型广场,定期组织主题文化活动,提升当地民众对“风动碑”的认同感。

  正定隆兴寺、临济寺澄灵塔两处国保单位文物保护规划正在进行修改完善,正定城墙的文物保护规划也正在申请国家文物局立项。

  打造正定特色的古城

  “正定的灵魂在古城,古城的核心在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物,真正意义上的古城保护就是通过对现有文物的保护,彰显正定古城独特的魅力、活力和生命力。”王韶华告诉记者,为了做好古城保护,正定确立了4个转变:由旧城改造向古城保护转变,在古城范围内不再搞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由单体保护向整体保护转变,将整个古城范围全部确定为保护区域;由文化造假向修旧如旧转变,专注于文物本体的保护和历史风貌的恢复,力求原汁原味;由两相对立向两全其美转变,坚持古今兼顾、新旧两立,在古城整体保护的同时,发展另辟新区。

  “对保持完好的文物,认真落实保养、日常维护,消防、安全防范等具体措施,努力让文物‘延年益寿’;对一些有毁损的文物,坚持使用原材料,按照原结构、原形制,采用原工艺,确保文物‘修旧如旧’。”王韶华说,正定将按照历史文化保护区、古城风貌恢复区、古城风貌协调区3个层次不同的保护目标、不同的保护要求、保护范围、保护深度等具体要求,抓好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重点文物周边环境整治,把古城重点文物突出出来、串联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进一步彰显古城品位。

  按照“修旧如旧”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近年来正定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实施了广惠寺华塔修缮、开元寺须弥塔维修加固、府文庙修缮、县文庙大成殿修缮等多项文物工程。特别是1999年,投资3000余万元,对隆兴寺大悲阁进行了落架重修,并恢复了东、西集庆阁和御书楼,是当时国内除西藏布达拉宫之外国内投资最大的单体文物修缮工程。同时,投资100余万元,对隆兴寺、县文庙、开元寺、广惠寺、天宁寺等重点文物内部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整治,保护古树名木、硬化道路设施,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卫生状况,营造了典雅、优美宜人的文物环境。

  根据“保护为要、繁荣为本、舒适为上”的理念,县城被分为历史文化保护核心区、古城风貌恢复区和古城风貌协调区。其中历史文化保护核心区以中山路为界,古城南部3.3平方公里。先期抓好南关村整体改造、南城墙及角楼修复、周汉河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并同步谋划实施一批历史风貌恢复、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古城风貌恢复区将进行恢复、建设、改造和提升,保护和恢复古城传统风貌和空间布局,凸显古城双十字结构的基本框架。目前,南3.3平方公里的普查工作已全部完成,中山路北部3.3平方公里的普查工作已完成70%。古城墙周边2.3平方公里的古城风貌协调区,将按照与古城保护核心区、恢复区相协调的要求,做好过渡和衔接。

  王韶华告诉记者,在做好文物修缮的同时,正定坚持把保障文物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探索建立了县、局、所三级管护网络,完善文物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建立健全文物巡查制和安全责任制,逐级签订文物安全和消防安全责任书,对重点文物实行专人看护,24小时值班;先后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在隆兴寺、开元寺等国保单位安装消防报警系统和防盗监控系统,为文物安全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正定古城,特色,雄姿,布局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