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社会法制

塞北林场:14年血汗铸就绿色长城 人工造林128亩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06 17:4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前面一辆运送木材的货车抛锚只能调头回返。燕赵都市报记者张岩/摄

  14年,造林“山花”成“坚果”

  57岁的沽源县榛子沟书记王文花既是带头造林人,更是忠诚的护林员。她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当地生态环境非常差,经常是大风沙尘,甚至站在对面都看不清人,并且由于水土流失,耕地被破坏,村民基本生产生活都成了问题。即使在林场人来到这里之后,村民们还是不愿意禁牧植树,农民感觉种树回报时间太长,还是养牛羊卖钱实在。

  看到这种情况,王文花带头承包了2万多亩荒山开始种树,但她的做法却没有得到家里人、村里人的支持。丈夫甚至第一年就没有上山帮过一次忙。王文花说,那时候种树实在艰难,早上上山,有的地方不能走车,就得人工把树苗背上去,风里来雨里去,一年最少在山上干6个月的活儿,直到大地封冻挖不动树坑才停工,然后又开始巡山防火护林,有时候累得真想躺下不再起来。

  在王文花家里,记者看到了几张她十几年前的照片,那时候的她年轻俊俏,像朵娇艳的“山花儿”,而如今的她已是个面容黝黑、皮肤粗糙的“坚果”了。

  采访中,说起种树的艰辛,王文花不时激动地流下眼泪。但说到今天,王文花又笑得很开心。十几年了,当年栽的小树苗都长大了,山杏也开始结果,人们随便采摘卖钱,摘得多收入就多,基本上每家都能收入几千元。同时林间牧草也归村民所有,村民养牛养羊的上山打草储存起来,节约了养殖成本。风沙天基本上没有了,多年不见的野鸡、半翅甚至狍子也经常出没山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了,这些是什么也换不来的,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的王文花,是榛子沟书记。在塞北林场1500平方公里的工程区内,还有无数个王文花,14年来,她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把荒山变成了青山,也把一片风沙地变成了绿油油的茂林源。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提高。

关键词:塞北林场,血汗,绿色长城, 人工造林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