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难退休关键是利益难割舍
当前,社会对院士群体期望很高,也对院士制度的某些方面提出了尖锐批评。比如院士到底有没有退休机制?今年11月,年满80岁的沈国舫院士,向工作了一辈子的中国林业大学表达了退休的意思,结果,党委书记和校长都不放。“他们说你怎么能退休呢,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还要靠你说话呢。他们不肯放,即使我到80岁了”。 已步入耄耋之年的院士却没有“退休”的站点,身份的“终身制”凸显了院士管理的制度弊端。透过中国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的“旗帜”论,人们可以窥见个中的利益纠结。由此看来,避免学术“带头人”沦为部门“代言人”,亟待疏通院士的“出口”通道,只有“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才能让院士头衔回归学术性,抛却功利化,才能保持院士队伍的学术本色和创新活力。 首先,随着年龄增长,生理老化、机能退化是每个人不可抗拒的必然归宿,建立院士自然退休制度,符合人类生老病死的生命规律;其次,就院士的学术成就而言,每个人既有学术的鼎盛期,也必然有创新的枯竭期,让老院士光荣退休,既是学术研究与发展的需要,也体现出社会对老学者的健康关怀。更为关键的,保持院士队伍的新老交替,有助于形成院士群体的梯次机构,让院士团队的智力功能呈现最大与最优。 -张玉胜(自由撰稿人) |
关键词:院士,退休,利益,割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