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暖气病”发病率上升 提醒控制好室内温度湿度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3-11-27 10:27:3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省会市民王女士用清水为室内降燥保湿。赵永辉 摄

  随着供暖季的正式开始,家里的暖气也开始热起来。人们都希望暖气烧得热些,但暖气在驱寒的同时也给不少人带来了“暖气病”。近日,记者在省会各医院采访时发现,家里供暖之后,不少市民出现口干舌躁、嗓子肿痛、头脑发晕、内心烦躁等症状。我省有关专家提醒大家,供暖期要注意室内通风并控制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预防“暖气病”。

  空气干燥加快病菌繁殖

  “这几天总感觉口干舌燥,嗓子疼,脸上也干得掉皮了,真让人难受。”近几天,随着供暖期的开始,市民李女士明显感觉到了不适。她说,家里的温度一直在25℃左右,虽然也喝水,但总感觉嗓子干得让人不舒服。温暖舒适的环境让她很少外出锻炼,更不想开窗通风。待在这样的环境里,李女士的身体出现了不适,到医院就医才知道这是“暖气病”,和室内温度高、湿度低有很大的关系。

  “供暖之后,来就诊的‘暖气病’患者较之前明显增多。”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耿立梅、河北医大一院呼吸科副主任王嘉对记者说,“暖气病”并不是医学上的病种,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在于供暖之后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特别是进入冬季供暖期之后,不少市民习惯紧闭门窗,室内温度过高,空气流通不好。室内温度过高加上空气干燥,为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空气相对干燥,各种病菌繁殖速度会加快。而屋内过高温度和屋外寒冷气温形成强烈温差后,会使身体免疫功能下降。这些原因导致人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引起种种不适感,如烦躁不安、皮肤干燥、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血黏度增高、血压改变、软弱无力等,这些就是让暖气给热出来的“暖气病”。

  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是关键

  “要想预防‘暖气病’,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是关键。”耿立梅、王嘉两位专家表示,通常,室温在18℃至24℃之间最适宜,湿度50%至60%为宜。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在房间放一盆水来增加室内的湿度。”王嘉表示,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绿萝、吊兰等,这些植物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还有吸附空气有害气体的作用。

  “供暖期一定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王嘉对记者说,一般来讲上午10时或下午4时开窗通风比较好。

  “供暖期一定要注意适时增减衣服。”耿立梅对记者说,有人习惯室内室外穿一样的衣服,这个习惯在供暖期就要改一改,有暖气的房间比较热,就不要穿太多,室外比较寒冷,出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增加衣服。特别提醒大家,有些老人和小孩对温度的判断力比较差,而且身体的抵抗力比较弱,穿衣时需要家人的特别提醒与照顾。

  “供暖期室内温度比较高,这段时期体质偏热的人更不宜大补。”耿立梅表示,不少人觉得冬季是进补的季节,所以不论什么体质一味大鱼大肉进补,这是不正确的。进补需要看体质,比如经常口舌糜烂、眼红、口苦、烦躁、咽喉肿痛者属偏热体质人群,不宜多吃羊肉、人参、鹿茸等,不宜吃辛辣刺激食物,也不宜吃油炸食品,吃这些容易“上火”。再比如有些人进入冬季特别怕冷,手脚冰凉,这些人属虚寒体质,这类人需要温和进补,比如可多吃萝卜、大枣、排骨汤等。

  “供暖之后,在营养方面应注意适当调整。”河北医大三院营养科副主任雷敏提醒大家,首先,供暖期更应当注意补汤,不仅利于消化,还能适当补充水分、养身健身。其次应当多吃白色食物,比如莲子、银耳、百合、白菜、白萝卜等,这类食物利于滋阴润肺、还可以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第三,供暖的房间内,空气十分干燥,应当适当补充新鲜的水果,如苹果、梨、香蕉等,这些水果水分充足,而且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功效,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第四,应当多吃高纤维的食物,比如芹菜、蘑菇、木耳、黄瓜、西红柿、火龙果、枣等,这类食物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关键词:暖气病,发病率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