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保尽保咋成“以死顶指标”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五保供养的原则之一就是“应保尽保”。近日,记者在河南息县调查时发现,该县大量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困难人群,却无法得到供养资格。相关部门解释称:五保户只能死一个顶一个。 社会保障是生存意义上的兜底制度,尤其是五保供养等制度设计,更是关乎底层弱势群体的民生冷暖,这不是制度恩赐,而是公共责任。 在息县,要成为五保供养对象,仅贫病还不够,还得等指标,更夸张的是,申领者还须替刚死的五保户交安葬费,低保简直成了排队抢购的政策福利。于是就出现一种怪现状:等着低保救命的,囿于制度因素难入保障范围,只能盼着入保者早点死、让出指标来救命。五保供养制度异化成“以死顶指标”的惨烈,究竟是民政部门迫不得已,还是基层执行私自跑偏? 一个应保而难保的困难户,也许到死也盼不到指标来救命,说起来,最铿锵的理由是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只是,五保供养是最底线的责任,于地方部门来说,就是公序良俗,是责任,是良心。“以死顶指标”最大的警示价值在于,新一轮简政放权已进入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好政策能否落到实处,难点重点都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应保尽保的好政策都能跑偏成“以死顶指标”,少数地方部门的权力作为会否继续在“两层皮”的惯性中欺下瞒上? -邓海建 |
关键词:五保供养,应保尽保,困难人群,供养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