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规划“谋局” 聚业纳人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稳则全省稳,县域活则全省活。 省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将“下大力量把县域经济和县城搞大搞强”作为四大攻坚战之一。通过顶层设计,层层攻坚,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建设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全省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620个,涉及计划总投资490亿元。预计2013年经济总量超过100亿元的县(市)将达到68个,比2012年增加5个。 全域规划“谋局”,形成强势“谋子” 12月6日,省城乡规划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定州、遵化、安国的城乡总体规划。这一天,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值得纪念”。 一个会议如此引人关注,缘于它“牵动”着我省一个更为宏大的发展命题:城乡一体化发展,啃下这块硬骨头应从哪里着手? 全域规划就是“纲”,纲举才能目张。与会专家评议,三个规划坚持了全域统筹,明确了城乡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城市、乡村这个大家庭发展的脚步更加协调。以定州为例,规划了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五级布局体系,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推进乡镇联合发展。 多年来,城乡建设杂乱无章地画着一张张“大饼”:县城规划、土地规划、发展规划等各项规划众多。这些“饼”单独看科学合理,但大多缺乏有效衔接,有些会“叠”在一起造成重复建设和产业重叠,也有空白点,部分乡镇村缺乏规划。“我省现有22个县级市、113个县(4个县无县城),数量高居全国第2位,但有近60%的县城人口不足10万人。规划之‘纲’割裂,众多小县城乡发展协调不了。”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全域规划的重要性。 为此,我省今年全面启动了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修编。截至目前,全省50个县(市)已经完成规划纲要,42个县(市)形成规划成果。 城乡一体化如同一盘棋,要全域规划“谋局”,还要形成强势“谋子”,需要县城、中心镇和乡村形成合理的空间和产业结构。 县城成为“龙头”。定兴县以坐落在县城的省级工业聚集区为重要载体,吸引京津产业转移,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食品加工、制药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加速扩张,11月中旬提前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目标。 广大乡村便是“龙身”。不久前,临漳县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通过财政部立项,成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项目入园“聚力”,产业集聚“做强” 河北人能喝上本土生产的可口可乐了。 10月24日,在位于藁城市的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河北)有限公司的新工厂开工,总投资额达1.06亿美元。今年,藁城全力推进重点项目攻坚,一批好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无论是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还是增加就业岗位,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县域经济发展,做强园区、引进项目是核心。 我省县域总面积占全省94%,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占36.26%,创造的财富与所占面积不成正比。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工业园区多而散、小而弱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大做强县城经济,关键点则在于能否做大做强园区经济。现在每个县都有园区,核心是要把项目引进来,在产业集聚中提升技术水平、形成品牌效应、带动区域整体实力跃升。 吸引项目,有的县重点建设“园中园”。威县类似杭萧产业园、深圳电子产业园的“园中园”已有5个,吸引了纳明新材料、全德翰电子产品等一批企业前来投资,前11个月已引亿元以上项目32个,居于邢台前列。 吸引项目,有的县突出营造“好环境”。献县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企业宁静日”等制度,优化发展环境。今年1-9月份引进内资26.3亿元,直接利用外资3254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额居沧州前列。 今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作任务分解方案》提出,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和提升工程,通过项目入园、龙头带动、链式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辛集皮革、清河羊绒、安平丝网、白沟箱包、香河家具……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或集群不断壮大。预计2013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330个以上、比上年增加31个,超50亿元的143个、增加20个,超100亿元的75个、增加8个。 县城“扩容提质”,让人“望山见水” 近日,记者来到国家级园林城市迁安,但见冬日清凌凌的滦河水面上,用虹桥串连起来的五星岛,犹如城市戴上了一条斑斓的“项链”,迷人而多姿。市民王洪江说,迁安融入大自然,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迁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迁安投资130亿元实施了滦河综合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挖湖、筑岛、蓄水等工程。 城市是复杂的,不仅有高楼大厦和立交桥,更要有一股股从古代吹到当代并能吹到未来的民族风和自然风。今年,正定开元寺和凌霄塔等保护规划公布实施、滦县依托滦河建设风景区项目、冀州对冀州古城历史遗址进行恢复……城市的性格与特色、记忆与烙印蜿蜒在每一寸土地上,深刻在每个市民心里。 今年,我省大力实施“小县大县城”战略,其中一项重点工作便是突出风貌特色,保护生态和人文环境。今年全省新增绿地面积2530公顷;出台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对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等进行保护。 县多城小,这是我省的现状。7月11日,全省县城建设工作会议一连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县城建设的意见》等7个文件,出台一揽子措施促县城扩容提质。根据意见,3至5年内,28个县(市)规划成中心城市的卫星城(区),35个县(市)加快向中等城市迈进,支持其他70个县城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小城市,2个省直管县市按照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建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省各地更新理念,树立“城市”意识,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建设繁荣、宜居的现代城市为目标,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步伐,提高县城聚集产业、吸纳人口、统筹城乡的综合承载能力。 这一年,我省共完成县城建设投资3613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830亿元。建立了县城建设投融资省级联席会议制度,省级安排资金4.1亿元对37个投融资试点县(市)进行补助,目前成立县级投融资平台124个,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信贷资金216亿元。 与此同时,公共服务逐渐向村镇延伸,城乡居民越活越滋润。位于杨庄镇的三河市第一民政事业服务中心,集中供养着148位五保老人。居住在这里的五保老人朱秀英说:“这里宾馆式的生活和管理条件,让我们完全不用为吃饭、穿衣、住宿、看病发愁,每月还有30元零花钱。”公共服务均等化,不管是市民还是村民都能公平享受发展成果。截至目前,全省县(市)新建医疗卫生院所39个,投资8.9亿元。石家庄建成县(市)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12个。武安、大名、临漳已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
关键词:县域经济,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