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村庄灌溉设施成摆设 两年没流一滴水
机井抽水管与输水管竟没连上。
麦地已现明显干旱裂痕。 在唐山市古冶区范各庄镇小寨村,村里建成近两年的农田水利设施一直通不了水,成了“半拉子工程”。因此,村民在田间地头守着水管却没水用。为了这件事,村民老乔从发现水管铺好不出水到现在,已经向有关部门反映了近两年,但至今仍没结果。 机井潜水泵不通电遍地水管成摆设 1月19日,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小寨村的田间地头。这里的农田被整齐地划分成块,每块地大体上都是500米长、300米宽,从其上面的地垄能够看出各家不同大小的地块。在每家地块的边上,都有一个露出地面20厘米左右、直径约10厘米的金属管头,每个管头相距基本都在15-20米之间。 “这就是前年在农田水利工程中铺设的输水管道,我们村2000多亩地埋了不少这样的水管,还新打了十来眼井。”老乔介绍道,“这项工程于2012年4月完工,村民们听说国家出钱给村里打井、铺水管,别提多高兴了。可让村民们想不明白的是,工程完工到现在,管道里就没流出过一滴水,节水灌溉设施成了摆设。” 记者注意到,这些裸露地表的输水管,既没有阀门,也没有套接水管的卡子,管内堆积了厚厚的泥土杂物,看不出一点用过的痕迹,有些甚至已破损变形。与之相配套的机井情况也是如此,有的从外面看似乎完好,但甩出的裸露电线头表明,靠电带动的潜水泵不曾工作过。而有些机井上端的抽水管与输水管甚至没有连接上,要想正常送水根本无从谈起。 “不知道是当初就没做好,还是后来被人破坏,总之这些投巨资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没派上用场。”老乔不无惋惜地说。 冬种时大片耕地闲置可怜地块种啥啥喊渴 记者沿着地块一路南行,在经过的上千亩田地上,只发现了30亩左右的小麦,大片大片的地块几乎都是光秃秃地闲置着。 “我们这儿非常适合种小麦,冬种夏收,再种玉米、花生,一年两茬,地不闲着。可小麦吃水多,村民现在是守着水管没水浇地,谁还敢种啊?”一位年长的村民告诉记者,如今没水浇地,也就不敢再种了。一年到头想吃面就得买。 “这一片地块200多亩,麦地还不到6亩,大部分地冬天都这样荒着。全村2000多亩地也就种了五六十亩。”这位村民指着一块麦地说,小麦到这个时候应该浇两遍防冻水,保证它安全过冬,可现在地里的小麦却已经有不行的了。他拨开一把麦苗让记者看,“你看这样的苗,尖上干黄但根是青的,就能活。如果连根都干巴了,是绝对活不了的。”记者同时看到,麦田表面已随处可见干旱的裂纹。 “不只是小麦受损失,就连种的其他庄稼也减产,种啥都离不了水啊!”另一位路过的村民忙“诉苦”。 邻村管道正常通水小寨管道不通水“卡”在哪儿 与小寨村仅一条小道之隔,是邻村孩儿屯的耕地。记者看到,那里的田间水管阀门开关、接管套件等配件齐全,管口处的地表有明显的过水痕迹。水管不远处,还建有一个“节水灌溉智能控制柜”。 “看看人家这儿的配套设施多齐全,我们村的新设施连个机井房都没有。”小寨村的村民无比羡慕地说,“孩儿屯的许多村民已经种上了药材,那比小麦还金贵,就等着数钱了。” 小寨村的农田水究竟“卡”在了哪儿呢?范各庄镇政府主管农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当年他们在小寨村的此项工程已经完结,并已通过验收。按照工程设计规划,他们只负责农田水利设施中机泵、管带的建设施工,包括按照耕地面积以及已有机井数量的实际情况,负责打井、铺设管线,验收后的设施管理、零件维修等均由村里负责。而配套设施的电力部分,则由电力部门负责。 记者随后联系到小寨村书记,他告诉记者,2012年的这项农田水利工程,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村里在工程建设中只负责组织引导,提供情况。至于验收后出现的问题,还需要由政府相关部门解决。村书记坚称,村里已经找人修好了村民反映的机井问题,现在能出水了。很多村民嫌种小麦用水用电的成本太高,所以不愿种,今年我们村的冬小麦种了100多亩。现在地里没种什么,等春季种上玉米、花生,再有什么问题我们会随时解决。(文/图记者唐言) |
关键词:灌溉,水管,农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