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多地密集筹建承接京津产业园 引京企热情高涨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获悉,河北省已经确立曹妃甸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地,并承担对接北京产业转移的任务,目前相关规划正在制定中,曹妃甸将建设产业园区作为承接北京市外迁企业的产业基地。 不光是曹妃甸,据了解,目前包括保定、唐山、秦皇岛等多个河北省城市,都开始密集筹建对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园区。 “目前这个产业园区正在积极规划建设中,已经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除总部保留在北京外,北京市企业的相应产业基地将外迁到上述产业园区内,但是其所得税等仍将留在北京,缓解了京企外迁可能带来的利益纠葛等问题。”权威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曹妃甸正在做对接北京产业转移的规划,涉及哪些产业符合曹妃甸的规划、是否有承接能力等目前正在梳理中。“特别是在推进和京津合作中,曹妃甸聘请了专业咨询机构做规划,以保证产业对接顺利实施。”曹妃甸区副区长、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宝贵对记者说。他透露,其中,在对接北京石材产业转移方面,聘请了专业机构到曹妃甸和北京市朝阳区进行考察,作出对接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乡石材城产业转移的方案,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据介绍,曹妃甸从去年开始加快了与北京、天津的合作力度,在挖掘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寻找合作的突破点和方向。曹妃甸还组织了60人的专业队伍,将北京400多个有可能外迁转移的产业项目逐一走访建立档案,为产业对接做好准备;本月下旬将邀请北京百家企业到曹妃甸考察,以寻求对接。 《经济参考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了解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各地对接京津产业转移热情高涨。 根据河北省日前拟定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河北省将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 保定市发改委主任张丽娟此前透露,为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保定市在对原有产业园区进行整合提升的基础上,新谋划17个产业园区,使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园区达到34个。 据悉,整合和谋划之后的34个产业园区,规划的总面积为1149平方公里,根据各园区的禀赋条件,可划分为科技产业转移平台、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前沿地区、临空产业区、传统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培育地区等几大类,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以及承接京津地区的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健康养老等产业转移。 秦皇岛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工作也于日前正式启动。秦皇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商黎光介绍说,将打造首都行政医疗文化教育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区,建设首都教育医疗体育资源转移基地,打造京秦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发展示范区等。 此外,据悉,为给北京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提供更好的承接平台,河北省将在廊坊永清县打造一个占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高端产业园区,距离北京和天津均约60公里,距正在建设的北京第二机场仅15公里。力争经5至10年的发展,使该园区内形成以“科技”、“环保”、“知识”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尽管河北承接热情日益高涨,但京津产业转移还没有总体的规划出台,仍在多部门共同研究中。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首先要解决好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解决好京津想转移的产业与河北想吸收的产业能够达成一致,“比如说,北京要淘汰迁移一批占地大、耗费资源多、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但是河北可能更倾向于技术含量高一些的产业以及服务业”;二是如何平衡好政府规划与市场需求。专家认为,这需要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同时也需要在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政府的引导。 “京津冀城市群的行政力量比较强,国有企业比重大、重化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较发达,而民营企业的比重比较低,因此政府的引导作用很重要。”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祝尔娟表示“我之前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引进了大项目之后,本地的中小企业却很难进行配套,因为这种大项目的门槛很高,中小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很难达到要求,就无法形成产业链的带动、整合。” 她同时表示,具体到哪些产业要迁出,需要具体分析,政府也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引导。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等都要平衡,因此还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产业转移,完全由政府来主导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也有专家指出,核心城市的阶段跃升给周边城市带来了机会,河北应该从宜居宜业两方面去加强自身的建设。产业转移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也不是一个园区建起来就能解决的,周边设施完全配套都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需要一个磨合期。如果产业承接地能事先把公共服务配套好,产业过去以后“成活”和起作用的概率就大。 |
关键词:京津产业园,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