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改革中推进河北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大气污染治理、化解过剩产能、推动转型升级……处于深度调整时期的河北经济正在经历着爬坡换挡的关键时期。 在困难面前,河北民营经济勇挑重担,扮演着对全省经济日益重要的支撑角色。 统计显示,一季度,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31.4亿元,同比增长5.3%,比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快1.1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9%,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是就业经济、富民经济,也是强省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总是与改革不断加快、政策逐渐放宽相伴而行。给点雨露就发芽,遇着阳光就灿烂。如何深化改革,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让民营企业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在全省经济中更多地加码添秤,已经成为推动河北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必然要求。 对比——跟自己比可谓“步步高”,对标先进省份有差距 2008年,民营经济增加值、上缴税金占全省GDP、财政收入的比重首次实现双过半。2012年,从我省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看,民营经济的占比上升到“三分天下有其二”。2013年,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社会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加,完成增加值18680.2亿元,同比增长9.5%,占全省GDP的66%;上缴税金2554.6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省财政收入的70.2%。 探寻民营经济成长的轨迹,可以看出,近年来,全省民营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明显提升。自己比自己,可谓“步步高”。 然而,放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来看,我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处在上中游,在全国排第6位,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看数量,不多。2012年民营企业26.6万家,分别比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少104万家、51万家、54万家和8.7万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不及山东、江苏的一半。 看规模,不大。2012年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民营企业243家,比山东少约500家,比辽宁少160家。 看竞争力,不强。缺乏像美的、华为、联想那样在国内外叫得响的领军企业。201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江苏和山东分别有142家、108家和43家,我省仅有16家。 “民营经济是我省的差距所在,也是潜力所在。”省工信厅厅长王昌表示,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是促进我省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崛起的根本出路,要通过新一轮改革,真正把我省的民营经济发展起来。 清障——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33岁的省会市民胡立军,3年前就有了开一家广告公司的念头,但是由于注册资金不足,他的创业梦搁浅了。今年3月1日,我省实施工商登记改革,注册资金的门槛被取消了。很快,胡立军顺利地拿到了营业执照,开始实践他的梦想。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激活了创业的一池春水。3月1日至4月25日,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9795户,在全国排第7位。其中新登记企业31359户。 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啃掉更多“硬骨头”。鼓励全民创业,期待更多含金量高的改革力举,为激活市场主体清障,使民营企业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 一项调查发现,我省民间投资额仅为山东的62.8%、江苏的66.8%、河南的85.5%。“我省民间投资不够活跃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份额依然较重,特别是在能源、通信、基础设施等领域仍然处于垄断之中,即使民间资本有投入意愿,也往往被挡在玻璃门、弹簧门之外,民间投资积极性常被市场壁垒所扼杀。”省工商联主席刘劲松说。 放开行业准入,激活市场主体,正是我省的主要改革任务。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近日出台的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继续施行“零成本”注册,清理和取消对企业设立和经营不必要的前置审批。尽快制定省级有关行业负面清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入负面清单外的行业和领域。 按照部署,我省将对以政府投资为主的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生态、电信、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鼓励民营企业以独资、控股、参股和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对可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引导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助跑——破解要素制约,助推河北民营经济加速转型升级 2013年我省入选全国民企500强的16家企业中,有13家集中在钢铁行业。如今在大气污染治理和化解过剩产能利剑之下,钢铁民企早已失去往日的风光。 “我省民营企业大多分布在传统产业或产业链条低端,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能源消耗型的民营企业占相当比重。”刘劲松说,河北民营经济要补课、要赶考,更要转型。 然而,从企业发展的要素条件看,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多,转型升级压力大。 调查显示,民营企业遭遇的难题排在首位的是融资难。受当前国家货币政策、银行信贷额度制约等影响,国有和商业银行贷款的准入条件提高,银行贷款主要投向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很难达到其规定的条件。小微企业即使能得到贷款,也主要是“流贷”,长期贷款难,且无法享受基准利率,贷款成本高,浮动利息大多在30%-50%以上。 第二是用地难。国家对土地宏观调控日益趋紧,管理更加严格,我省用地指标基本保障省级重点项目,而多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项目很难成为重点,或达不到政策规定标准拿不到用地指标,小微企业用地更是难上加难。 还有用工难。招不上、用不起、留不住的现象较为普遍,受传统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影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不愿去民营中小企业就业,农村青壮年更愿意到大中城市打工而不愿去县域企业。员工薪酬成本上涨过快,使多数企业难以承受。 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重点是破解要素制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如何落实民营企业用地政策、强化金融服务、加大财政扶持等方面作出部署。提出把符合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总体利用规划,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内设立中小微企业产业园,集约利用土地和各种生产要素,为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创造条件。各市、县(市、区)要安排财政资金,按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年度增长额度给予风险补偿。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是民营企业共同的期盼。省工商联建议,我省可就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成效、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及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等情况,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全面了解真实情况,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各项政策落实,尽快让改革的红利转化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庞超) |
关键词:改革,民营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