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团长 贺跃进
有人问,省心连心艺术团30年如一日为基层群众演出,靠的是什么?为了啥?我说很简单:靠的是追求梦想的精神和社会责任,为的是要向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团没有富丽堂皇的舞台,有的只是临时搭建在田间地头、百姓门口的简易流动舞台;没有冬暖夏凉的剧场,有的只是头顶烈日、栉风沐雨的露天场地;我们不羡慕在奢华晚会上的“作秀”,全体演职人员的生活常态就是一直在路上,星夜兼程、奔走在乡间……,虽然我们只有40多人,但是我们像一支“野战军”,平均每年在燕赵大地上转战几万公里,为基层群众公益演出150多场。演员们没有留下过个人的姓名,然而,老百姓却记住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心连心”。 常年在基层的奔波,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由于装卸台等重体力劳动以及长途跋涉导致的腰病尚可坚持工作,但早应治疗的冠心病突发于2013年4月,迫使我不得不停下工作的步伐,抢救过来的第一意识就是“真有可能因病不能下乡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该怎么办呢?”我把办公室由单位转到医院,心脏支架手术后的第五天就出院了,因演出任务没得休息就赶赴秦皇岛的文化惠民现场,在青龙县穆杖子村的慰问偶遇大雨,看到乡亲们在雨中不离不弃的情景,我与演职人员毅然坚守把演出进行完,之后和同志们在雨中抢收演出设备,一位基层干部奋力夺过我手中的道具箱说:“你不要命了?”,我没说话。之后我搬啥都被同志们抢走,部分同志悄悄流下了眼泪……我知道,大家是在心疼我,嫌我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心连心的演职人员都明白,每年150多场的下乡演出任务,谁都没空儿休息,来不及养病;即便是发高烧,打几瓶吊针,忍着病痛也要去演出。下乡演出“一个都不能少”——这项铁律30年来一直在坚守。 我始终坚守一种精神:以苦为乐,不慕奢华。我团曾经历过在张北气温达零下34度条件下的演出,当时还伴随着白毛风,一位刚到团里的新演员一下车就被冻哭了。但是,看到乡亲们那渴望的眼神儿,那兴奋地期盼,顿时点燃了演员们的激情。同志们相互鼓励,强烈的团队精神得以集中迸发,他们冒着严寒圆满的完成了演出任务。这种敬业精神征服了当地的干部群众,赢得了老百姓的敬佩和欢迎。群众自发地为演员们送来了热乎乎的奶茶和电暖宝。 我始终坚定一个方向:为老百姓服务,让老百姓满意。保定唐县川里镇上庄村由于村子道路窄,流动舞台车进不了村,几百名老乡们都站了两三个小时等演出。演员们在车里画好妆,步行到村口,挤进人群中的空地开始清唱。那是对演员的真实考验,一场下来,演员的嗓子都哑了,含一粒药,接着赶赴下一演出场地。 我始终保有一个常青秘诀:让文艺接地气,为社会树新风。城里演出有献花儿的,有献礼物的,但为演员献鸡蛋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张北县小二台村演出时,突然有一对老夫妇提着两篮子鸡蛋走上舞台,问及原因,他们朴实地说,“因为节目演得好,演员是好人。”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因为小品《孝心》演出后,教化了村里的人,所以两位老人要感谢“心连心”。老乡们太可爱了,太淳朴了。那两篮子鸡蛋是我们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我始终信守一项社会责任: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去年6月7日,“心连心”在承德围场县狍子沟村演出时,现场观众超过了14000多人。除了十里八乡的河北老乡外,连内蒙的牧民们也开车赶来观看。那场面很震撼人。山坡上、树杈上、屋顶上、汽车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这是老百姓的厚爱,但说实在的,看到老乡们像过年似的高兴,我除了欣慰外,更多的是责任和内疚,我们还需要加大工作量,尽可能地多走几个村,多演几场,把党的温暖送到边远山区、偏僻小村,送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们最高兴的是看到乡亲们一张张的笑脸,最不忍心见到的是他们渴望文化滋润的眼神。那眼神扎的我们心疼,说实在的,我们宁愿吃苦受累,也要为老百姓服好务,这就是“同呼吸,心连心”的真情实感吧! |
关键词:百姓故事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