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时政要闻

河北省关于推进新形势下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4-07-01 09:01:4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四、健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

  (一)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利用社区服务机构,对残疾人开展社区康复和上门服务。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目标,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社区医生与残疾人服务契约关系,依托社区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健康档案、家庭病床、照料、康复训练、工疗、娱疗、心理疏导、辅助器具租借、上门诊视、医疗康复转介等服务。加强残疾妇女卫生保健。继续实施重点康复项目,为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残疾儿童、农村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加强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康复医院建设。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和康复医师多点执业工作机制,实现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可及性和有效性。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产业发展,扶持一批残疾人康复服务企业。加快辅助器具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推动辅具产业升级。建立以社会保险、政府补贴为主的综合支付制度,为残疾人等功能障碍人士提供质优价廉的辅助器具。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广泛开展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二)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要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中小学校要积极对他们开展康复训练。鼓励各类有条件的学前教育机构接收残疾儿童,对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保障3至5岁残疾儿童普遍接受学前教育。实施义务教育攻坚,切实解决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3%以上。推行全纳教育,支持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数量较多的普通学校建设特教资源教室。为送教上门教师提供工作、交通补贴,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予以适当倾斜。开展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建设试点。积极推进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招收残疾学生。高等学校要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残疾拒绝招收。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部和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要拓宽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充分发挥河北电大特殊教育学院、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作用,推进残疾人远程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河北省特殊教育学院,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设置特殊教育学院或相关专业。完善盲、聋、重度肢体残疾等考生参加各类考试的辅助办法。大力开展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工作。规范和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为有需求的视力残疾人普通话水平测试提供服务。

  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支持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班)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按照高于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10至15倍的标准,安排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年生均经费不少于6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需求。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享受特殊学习用品补助;各地根据实际对残疾学生住宿生交通费予以补助,纳入校车服务方案统筹解决。普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和中等职业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优先享受助学金。进一步研究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的专任教师待遇水平。

  (三)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和社区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服务,组织开展群众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普遍设立盲人阅览室,配备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和阅听设备。省、市和具备条件的县级政府设立的电视台应当开办配播手语的新闻节目,并在播出电视节目时加配字幕。扶持盲文图书、盲人有声读物、残疾人题材图书和音像制品出版。开展文化进社区、残疾人文化周等群众性残疾人文化活动。扶持发展特殊艺术,加强残疾人文化艺术团体建设。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与艺术创作,培育残疾人文化艺术品牌,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全面实施“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配置残疾人体育健身器材,推广普及残疾人体育健身项目,为残疾人提供健身指导,组织残疾人积极参与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各县(市、区)每年组织残疾人健身运动会。每个乡镇(街道)至少配备1名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发展残疾人竞技体育,提高训练竞赛科学化水平。

  (四)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城镇化、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各市、县(市、区)全面系统开展无障碍建设,加强无障碍设施管理,提高无障碍化水平,探索推广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模式和经验,推进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学校、医院、城市公共交通设施、铁路旅客车站、机场旅客航站区及民用航空器、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无障碍建设和改造。鼓励研发适合残疾人出行的代步工具,交通运输、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要为残疾人出行提供便利条件。有条件的地方成立专门为残疾人、老年人服务的无障碍车队。完善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和金融、旅游等行业无障碍服务。普及药品、食品信息识别无障碍。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无障碍,实现省级政府及其主要部门、设区市政府门户网站、残疾人组织网站、公共服务网站信息识别无障碍。

  五、健全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一)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地方立法,积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形成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社会环境。加大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平等权益,保障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各级人大、政协要开展涉残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视察、调研。

  (二)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网络,县级以上普遍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积极推动将人身损害赔偿等更多与残疾人权益保护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扩大残疾人法律援助覆盖面。对残疾人法律救助予以经费补贴。将残疾人权益保障纳入社会协商机制。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与信访工作的衔接,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

  (三)保障残疾人基本诉求及时解决。建设残疾人网上信访工作平台,进一步畅通残疾人信访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建立完善便捷、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及时稳妥解决残疾人反映的问题。严厉打击针对残疾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关键词:残疾人,残联,助残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王培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