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香河县中医院急诊科 赵光杰
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已经在中医院接诊这个岗位上工作了7年。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希波克拉底誓言里的一句话,是每一个医学生在入学的那一刻起就要始终牢记在心中的八个字。从事急诊工作以来,我从不敢懈怠,始终用这八个字警示自己:患者的生命在我手中,不能辜负了生命的嘱托。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很多临床用药的用法不熟悉,每天晚上下班,我都会去医院的药房,从药房的垃圾桶里捡药品包装和说明书,拿回家,收集起来,一遍一遍的记,认真的研究,短短两个月,我就熟练掌握了所有常用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刚开始给患者测血糖的时候,总是因为下不去手导致采血针刺入过浅甚至采不出血,后来咬咬牙,就在自己手上扎,一针,两针,每一针扎在指尖都是钻心的疼,渐渐扎的次数多了,自然就做到了一针见血;2011年,我有幸被医院选派前往北京三甲医院进修学习,那段日子里,为了早上能赶上大医院的主任查房多学习知识,同时照顾我怀孕的妻子,每天早上五点钟,我顶着满天的星斗踏出家门,倒3个小时的公交、地铁到达医院,路上在地铁出口买一杯粥边走边喝就是早饭,在北京忙碌一天之后,又要迎着漫天的星光坐车回家,到家的时候常常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我的妻子常常劝我,你这样太辛苦,身体会受不了,干脆住在北京不要回来,我告诉她,我这么年轻辛苦点算什么呢。就这样,每天的坚持,半年后我回到医院,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气管插管,腹、腹腔穿刺,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等急诊救命技术,很多以前不常见的危重症的诊疗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圆满的完成了医院交给我的任务。 急诊科的工作是紧张而繁重的,各种外伤,中毒,心脑血管急症,各种外科急症的病人每天会源源不断的被送到急诊来,为了抢救病人,我们常常顾不上吃饭,科里一半以上的医护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有时候患者病情很重,需要监护病情,通宵达旦更是常有的事。前年冬天,我收治了一名重症有机磷中毒昏迷的患者,由于患者家在外地,没有直系亲属,只有一名工友将患者送至医院后便匆匆离开,为了照顾患者,并帮患者联系家属,我20个小时没有离开过抢救室一步,等到患者病情好转,家属到来之后,患者的父亲感激的拉住我的手,怎么也不肯放开,老人说的是蒙古话,很多句我都听不太懂,但我能从老人紧紧拉着我的那双粗糙的手里感受到老人此时的心情。当我终于放心的脱下白大衣刚要离开医院的时候,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马上转到上级医院做介入治疗,而此刻科里的同事们还在忙着抢救,我又穿上了我的白大衣,跟着救护车一起,行驶在通往几百里外另一个城市的高速公路上…… 在急诊科工作的每一天,我都会感到压力,压力来自于患者,也来自于自己。可慢慢地,经过了与一位又一位患者的接触,我发现,其实只要我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把患者当做我的亲人来对待,患者就不会不满意,甚至会回报给我更多的尊重和感动。 我至今都能清楚的记起四年前我看过的一位老人,那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居住在我县的刘宋镇,由于老伴去世的早,只有一位五十多岁终身未娶妻生子的儿子相依为命,十年前,老太太的儿子得了脑出血留下后遗症,丧失劳动能力,连走路都必需靠拄拐艰难的往前挪动,母子二人就靠着镇上发的低保过日子,当地政府考虑到老人家的情况,额外多给了老人一份钱,可即使这样,一个月的几百块钱也就勉强才够维持母子二人的吃喝,生活很艰难,最近两年老人又患上了高血压和心脏病,日子过得更加艰难。老人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快不行了,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子,所以在一天下午,老人拄着拐杖搭村里人的车来城里找一个多年不联系的亲戚,想着在自己死后,把儿子托付给亲戚照顾,可到了城里下了车,老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亲戚住在哪里,她已经快三十年没来过香河这个并不怎么大的县城,走着走着,老人晕倒了。 当过路人把老人送到医院的时候,我正在值班,看到老人那一刻,我的心情很沉重,瘦弱的身体,花白凌乱的头发,身上还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很脏,这时她双眼紧闭,对我的呼叫没有任何反应。我马上叫护士为老人测血压,做心电图,并及时给老人输上液,护士告诉我,老人的血压很高,我赶紧安排CT室为老人做头CT,幸运的是,老人的头CT没什么问题,过了一会,血压降到了正常,老人也醒了过来,问我这是在哪里,我把经过告诉了老人,老人没说话,躺在病床上颤抖着、双手合十,像拜佛似的对我拜了两拜,我突然感觉鼻子一酸,我问老人:“大妈您吃饭了吗?”老人摇摇头,我说您等着,我给您去弄点吃的,老人慢慢的拉住我的手,对我说“别给您添麻烦了,我……没有钱……”,我说我不要您钱。科里人都觉得老人很可怜,自发为老人买来了面包和粥,老人只喝了半碗粥,对我说“你们吃吧,我饱了,别糟践粮食了” 后来老人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我,我也把老人的情况反映到了院里,院领导决定免去老人所有的检查治疗费用,并安排救护车专程把老人送回家,在临走的时候,老人哭了,她从兜里慢慢地掏出一个手绢包成的包,打开,里面是一个已经剥了皮的鸡蛋,老人把鸡蛋递到我面前说:“大夫,您把这个吃了吧”我的眼泪一瞬间滴在了我们医院的救护车上,我突然感到,这么多年来,我得到过的所有锦旗和奖励都抵不过眼前的这一个鸡蛋。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每天发生在我的身边,我尽可能的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患者,而患者也给了我最大的回报——那就是尊重和信任。 7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至今,我依然是一个每天奋斗急救岗位上普通医生,骑着自行车上班,到医院后还会像我七年前刚参加工作时做的那样,去救护车上扛起20多斤重的氧气瓶灌足氧气,去值班室检查每一把轮椅,去抢救室检查每一种抢救设备,这些看似琐碎、乏味的工作,关键时刻才正是构建起患者生命通道一道道最稳固的基石。其实我的梦想很简单,能在基层做好一名对得起自己和病人的急诊医生,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
关键词:百姓故事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