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唐山>>唐山

唐山好汉为烈士寻亲 踏破铁鞋千里走访烈士墓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27 08:3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这是一条特殊的寻亲路,逝者是革命烈士,生者是身在全国各地不同角落的烈士亲属。五年来,义务走访烈士墓的唐山汉子张红琢与二者没有任何亲属关系,只为将那段被时空遮掩多年的骨肉亲情给连上———

  1

  出发,朝着鸭绿江方向

  3月18日早晨5点,冀东唐山还在浓浓的夜色笼罩中,张红琢又踏上了为烈士寻亲的路。这是他的第几次出发,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按照老张自己拟好的“路线图”,这次的方向是东北,因为他重点要寻找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烈士。

  为分散在全国各地、不被家属所知的烈士寻亲,老张已经做了5年了,激情而执着。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赶路,为了提高效率,老张在车上配备了卫星导航。由于长年奔波在路上,老张练就了能起早、能贪黑的本事,一本地图册在手从不迷路。困了就在车上睡,饿了就在路边摊上吃。

  无数次被问起动力源泉来自哪里,不善表达、又没怎么上过学的老张每每也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从小就喜欢看小人书,尤其是战争题材的。那些英雄表象也许是最能印证张红琢如今所作所为的因果链之一。“就喜欢看打仗的,从小就有仰慕战斗英雄的情结。”张红琢说,十八九岁的时候,他还曾报名参军,只是没能如愿。“其实,很多事不用问为什么,只用问它对你来说,是不是一直萦绕在心间。不做,就不足以告慰此生。”这是记者跟随老张走访数日后,才悟到的。

  一路风尘。此行的第一站,是辽宁海城市玉皇山革命烈士纪念馆。面朝墓碑,张红琢深鞠一躬。“无论在哪,只有见到烈士墓,我都要先鞠上一躬,再一一拍照留资料。”

  因正赶上陵园升级改造建设中,纪念馆的李主任婉言拒绝拍照和提供详细的烈士资料。这让张红琢甚是遗憾,坐在陵园办公室久久不忍离去,试图争取到对方的理解。最终或许是被张红琢的真诚所感染,陵园答应按照烈士花名册给打印出这里安葬的11位河北籍的简单材料。尽管如此,连称“感谢”的老张,依然如获至宝。

  “有了这些资料,我回去后可以按照这些烈士的籍贯去当地民政部门或当地的地方志进行核对。一旦核对上,就将那段失散多年的亲情给连接上了。”老张说,如果能让拍到墓碑最好,那样他可以先把照片带给烈士的家人们看看。

  20日,刚刚下过雪的辽东地区最低气温达零下18摄氏度。沿着鸭绿江向北,上午6点赶到宽甸县革命烈士陵园时,大门锁着。为了拍下烈士墓碑的资料,有些急脾气的老张腿一迈从旁边的栏杆直接跨了过去。等一口气拍完几百个墓碑,老张双手捂着嘴上的哈气说“手指头已经冻僵了,连打弯都打不了了,跟石头做的似的。”

  2

  风雨兼程日行千里

  走访烈士墓,老张有他精心准备的特殊行头。一件灰黑色的防雨夹克和一条黑色耐磨粗布裤,老张说既显庄重严肃又在风餐露宿中不显脏。所穿鞋子更有讲究,一双黑色牛筋底旅游鞋和一双军用蓝色胶鞋,都是极其适合野外行走的。细心的老张在后备箱里放了两箱子水,另外还带着好多常用药,“出门在外难免发烧感冒拉稀泻肚的,以备不时之需。”

  赶到鸡西滴道区烈士陵园时,天已大黑。老张说,为了提高效率,摸着黑用闪光灯也要把墓碑拍下来。看墓老人王志荣得知张红琢的来意很是感动,打着手电筒带着老张满山去拍。老人介绍说,“这些烈士当年都是往抗美援朝前线送供给的,活着去的,牺牲后被抬回来的。都是20来岁的棒小伙。可惜的是这么多年没有亲人来祭奠过。墓碑上的鲜花,都是本地的爱心人士献的。”

  经常走访烈士墓,本以为老赵的胆量很大,其实不然。那天刚到牡丹江革命烈士陵园大门,院内突然扑出两条大狼狗,吓老张一跳,相机险些摔地上,幸亏有铁栅栏门隔着。有些狼狈的老张说,他半夜去坟冢墓地都不害怕,但天生怕狗。

  一向低调的老张,对于媒体的采访总是显得无所适从。《延边晨报》的年轻记者王妍兴冲冲地想知道老张千里踏访烈士墓的动力来自哪里?这次东北之行经历了哪些困难?但一心忙着干活儿的老张似乎总是所答非所问,话题一度“务实”地转到如何帮忙找到安葬在延边的烈士资料,弄得小王记者有点“累”。

  有点“一根筋”的老张是个急性子,吃饭狼吞虎咽,走路像急行军,办事更是雷厉风行。为了尽快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走完烈士墓,他每天早晨5点就驱车上路了,直到天黑看不见路为止,一天跑下来都是上千公里。回到旅馆,简单洗漱,电视都不开倒头便睡。

  因为长期跑在路上,几次险遇车祸,每每提及老张就唏嘘不已,“那真是小命差点交代了!路上能自我解闷提神儿的就是烟。”老张这人没啥嗜好,不喝酒,不打牌,不爱钓鱼,就是好抽个烟。

  52岁的老张的心脏和胃都不太好,路上要每天吃药。但爱人李令军最担心的还是老张的安全,如果不能陪着同行,每天在家她都是提心吊胆的,有时情不自禁地会在心里为老张祈祷。那天在从延吉到牡丹江的路上,爱人来电话“别忘了吃药啊,多喝水啊。”有点大男子主义的老张对着手机喊“你就放宽心吧,不啰嗦了啊。”

  3

  几行碑文几多沉重

  为了拍下每个和家人失去联系的烈士墓碑,老张随身带着两个相机,和好几个大内存的卡。“回去整理核对还是个大工程,熬夜是常事儿。你说人家烈士为国捐躯了,他们能留下的也就是几行碑文和这墓碑了,每拍一张我都能感觉到沉甸甸的。”每次见到墓碑老张就会有些激动,若是被厚厚的积雪掩盖着,他便会一只大手端着相机用另一只大手扒雪。扒一块,拍一块。去年三月在敦化陵园因积雪太厚而没拍成,至今还让老张遗憾不已。

  坐落在林口县振华山东端南麓的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108位烈士。这里没有围墙,也没专人看护。更让老张兴奋的是,墓碑上,除了姓名和牺牲时间,还有部队番号和籍贯。顾不上细看,老张踩着积雪顶着寒风赶紧拍照,“这样的墓碑是最好的,回去后很容易找到家人。就怕只有个姓名的,要想寻找到亲属,那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到陵园拍照,怕对方不配合,老张总是一见面先递根儿烟,有时干脆往桌子上甩一包,然后再说事儿。

  尽管已是第二次见面,但延边革命烈士陵园李纯良主任依然没能给老张提供资料,说负责管材料的人做手术呢,只能等出院以后再说。对于这样的“出师不利”,老张的外在变化就是立马显得有点“蔫”。

  熟悉老张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爱憎分明、知恩图报的人,天长日久,都记住了老张好多挂在嘴边的名言警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但也嫉恶如仇,我就这德性!”“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做人的良心。”“你说人这一辈子啥能比生命值钱啊?所以我最敬重烈士!”

  对于当地烈士公墓管理者的不甚配合,这几年张红琢遇到不少。好多时候人家还会对他表示怀疑,不仅要仔细询问他的身份,甚至还要动用当地警方查验他的身份证,看是否有“前科”。对此,张红琢均能表示理解,因为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为烈士寻亲。

  私下里,老张也向记者分析,当地一些陵园的管理者不愿意提供烈士的资料,也不排除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毕竟若有烈士家属前来扫墓或祭奠,会增大他们的接待任务。

  为此张红琢曾采取过有些极端的“对策”,起大早趁着陵园的工作人员还没上班便跳墙去拍照,“反正我做的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只要能让烈士和家人‘联系’上,对我来说就算是成功了。”为告慰英灵,几年来,张红琢一直义务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寻找亲人,或为烈士的亲人寻找烈士的安葬地。最让老张引以为豪的是,眼下他已为全国各地的210多位烈士找到了家人。

关键词:烈士,寻亲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