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禁了“特供”,当心“特权”潜伏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01 10:1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日前,国管局、中直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昨日(3月31日)《新京报》刊发社论提醒有关方面,在禁用“特供”标识后,还要谨防特权的使用更低调而隐蔽。

  此次,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再次下发通知,将管束对象指向党政机关,值得肯定。那些印着“特供”的产品,伤害了党政机关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特供”背后是特权,禁用“特供”、“专供”标识,也就是向特权说“不”。

  现在,各种“特供”乱象纷呈。媒体曝光的不只是有茅台、五粮液等“特供”酒,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也打起了“特供”牌。从四川监狱系统特供五粮液,到河南检察院特供酒,种类繁多。特供物品琳琅满目,商家还借此炒作。这种乱象呈现出的是从商家到某些机关,对权力的崇拜,及拥有权力的优越感。

  禁用“特供”标识,可能会很快见效,不过,要消除特权滋生的土壤,则不容易。不排除一些机关单位确实不再用“特供”标识了,但实质上仍在享用着特供产品。对此,有关方面应有所警觉,禁用“特供”标识之后,还要谨防特权的使用更加低调而隐蔽。

  禁用“特供”,向特权说“不”,需要与转变作风联系起来。十八大之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改进工作作风、会风、文风。改进作风不只是厉行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反对“特权”也是重要内容。领导人出行不封路、严格执行公务车辆配备和公务接待标准等,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反对特权。所以,各地各部门有必要跟进,从取消“特供”开始,向各种“特权”说“不”。

  掌握权力者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不应谋求特殊利益,或以“特供”自利,以“特权”示人。消除“特权”滋生的土壤,需要权力的运行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将权力关进笼子里。

  禁用“特供”,反对“特权”,当然还需要依法进行监督、问责,鼓励民众监督、曝光。希望,通过标本兼治,权力运行更清廉、高效。

  

 

关键词:特供,专供,标识,特权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