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拆除报刊亭 不能一刀切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11 14:1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4月2日,位于郑州花园路和红旗路交叉口的报亭,也是郑州市区仅存的一座报亭被拆除。在当地人印象中,那个一副绿色铁皮模样、挂满花花绿绿报刊杂志的熟悉身影,从此成为记忆。至此,郑州成为全国唯一没有报刊亭的省会级城市。

  这条新闻给当地人带来的心理冲击显然是巨大的,以至于在清明节期间,最后一座报刊亭成了郑州市民网上的祭奠对象。

  毫无疑问,这首先是一种“表象完美”治理思路的呈现。为了让城市展现出外在的整齐划一,其他都是可以忽略的,甚至包括体现一座城市书香气息的报刊亭;其次,它还映射出一些管理者缺乏“向下看”的行政品质。当普通人的生计与城市建设的宏大规划形成冲突时,治理者习惯于牺牲诸如报刊亭主这样的小经营者的利益。

  不过,较之一个无报刊亭的城市,我更愿将其解读为城市化进程中某种“兼容”情怀的缺失。客观说来,城市报刊亭的确越来越陷入经营窘境,除了提供有限区域内(如本城)的书报零售服务与某些日常生活用品服务外,它自身的附加功能在递减。所以,我们与其说市民在反对拆除报刊亭,倒不如说他们在进行“概念性怀旧”,他们怀念的是曾经深刻融入日常生活经验中的事物。

  城市化或许是无法阻挡的趋势,但无论如何,其中应包含一些有关灵魂的东西,它也更应为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保留一些可怀旧的场域。一个无报刊亭的城市,见证的只能是粗暴的城市化:作为一项公共性决策,拆除报刊亭竟没有经过听证的环节。而当最后一座报刊亭被拆除,当地有关部门竟称“难啃的骨头终于啃下了”。

  该以怎样的名义,作别郑州市区最后一座报刊亭?新闻说,这场旨在整治报刊亭的工作已开展了10多年——用十年的代价来让一座城市没有街头文化,这样的举动,即便可让一条马路宽阔且车水马龙起来,也无疑会埋下不满和轻视的种子。说到底,保护报刊亭这样的街头文化坐标,是在保全城市的文化气质,它是管理者的文化责任。真心希望类似的治理别再重现于其他城市。

  -王聃(媒体人)

 

关键词:报刊亭,拆除,郑州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