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社会法制

父亲博士母亲会计师 儿子迷恋网游 爸妈没辙了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24 08:5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孩子攒了各式各样的游戏卡片,妈妈很无奈。记者李志华摄

  “为了游戏里的‘悬赏百万’,儿子像吸毒一样痴迷三国杀。”近日,省会市民李女士给本报打来求助电话称,正读初三的儿子痴迷于名叫“三国杀”的一种游戏,家人采取多种办法与之沟通无效,还引起了儿子摔砸东西等激烈反抗,如何解救沉迷于游戏中的儿子,心力交瘁的李女士想请专业人士指点。对此现象,“全国戒网瘾第一人”陶宏开进行了剖析,同时,“三国杀”开发公司提醒未成年人当以学业为重,适度游戏。

  母亲求助

  “主张个性化教育,没想到儿子变得这么任性”

  昨日,李女士告诉记者,儿子小强(化名)现在满心满脑子都是卡片和游戏,无心学习。李女士无数次苦口婆心地劝儿子:“都初三了,应该控制一下自己了。”可儿子根本听不进去,过年时,一下子买了四百多块钱的“三国杀”系列游戏卡,还经常到外面去找同学玩。昨天,儿子又购买了一套三国杀对战卡,看到此景,李女士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李女士是一位会计师,爱人是博士、教授。儿子小强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六岁半随父亲到英国,两年半后回国,当时,已经不习惯母语的小强,因为语言沟通障碍重新复读了三年级。考虑到孩子突换环境的适应能力,李女士特意休假一年陪着孩子共同适应。李女士说,他们夫妻二人对孩子一直主张个性化教育,不压抑孩子的性格,孩子出现任何问题,都会采取引导沟通的教育方式,从不打骂。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夫妻二人观点有时会碰撞。

  “对于游戏,孩子也是从小就玩,但没想到在中学最关键阶段痴迷到这种地步。”李女士说,孩子从小就经常玩益智类的玩具,比如:乐高游戏,也会经常玩扑克牌,爸爸有时也会陪他一起玩,直到初一初二时还是如此,他们很少对孩子进行干预。

  在李女士的眼中,儿子现在的性格有些偏执、任性,不懂得遵守社会规范,是非观念较差,不愿意与大人交流,性格比较冷漠。她不知道儿子是因为沉迷游戏才变成这样,还是因为心理和性格有问题才会沉迷游戏。李女士苦恼极了。

  “还我三国杀”是孩子说得最多的话

  据李女士介绍,起初,儿子小强玩“三国杀”游戏时,并没引起她的注意,直到看到孩子满屋堆放的“三国杀对战卡”和一期又一期名叫“桌游志”的杂志,又见孩子走到哪儿都拿着那些卡片一张一张地琢磨,有时候还会说:解完这一关,就能挣一百万了。“听儿子说过有个什么活动悬赏一百万,再问具体情况他就不肯说了。”面对儿子的“废寝忘食”,李女士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还我三国杀,还我三国杀……”李女士说,这句话是孩子现在说得最多的话。每次没收了他的电脑和游戏卡,孩子便不停地重复这句话,情绪激动时还会有乱踹门,摔电视机等暴力现象。李女士用了很多方法与孩子沟通,却导致孩子越来越排斥。为此,李女士极度焦虑和担忧,她无奈地说:“希望有专家和有经验的人,能从第三方的角度看看孩子有什么问题,我们家长自身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对话

  游戏开发商:玩线下游戏需家长约束未成年人

  据了解,“三国杀”在中国的各个大中城市的年轻人中间,刮起了一股风潮。然而,随着桌游、网游的兴起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那么,这究竟是款什么样的游戏?对此,记者辗转联系到了这款游戏的开发商——北京边锋集团公关部黄姓工作人员。

  记者:“三国杀”是款什么游戏?

  黄先生:“三国杀”是一款以三国题材为背景,娱乐性与竞技性兼具的桌面游戏,“三国杀”的玩家有两种方式参与,一种是通过卡牌形式的桌面游戏,称为线下游戏,一种是通过电脑的网络游戏,称为线上游戏。目前,线下游戏的卡牌上,对于未成年人并没有相关警告提示,需要家长进行约束;线上的网络游戏,公司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建立了防沉迷系统,未满18周岁的玩家将被纳入防沉迷范围。

  记者:作为游戏开发公司,对沉迷于游戏里的未成年人有什么提醒和告诫?

  黄先生:未成年人当以学业为重,适度游戏,任何的娱乐都是为了学生的劳逸结合而存在的,《三国杀》也不例外。如果李女士需要我们相助,可以将孩子的具体情况和李女士的联系方式告诉我们,我们愿意选择一种角度和方式帮助他们。

  戒网瘾第一人陶宏开:我可以帮小强

  陶宏开,美籍华人,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中国戒网瘾第一人。记者就李女士儿子小强的问题电话连线了身在天津的陶宏开教授。

  孩子的问题

  折射父母的问题

  陶教授表示:任何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因与外因。中国家庭式教育面临三大问题,第一:父母意见不同,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第二:父亲教育缺位,导致目前社会出现所说的“伪娘”等;第三:隔代亲的误导,他们自以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就是爱,从而导致孩子任性成习。

  陶教授认为,好端端的孩子变成网瘾青少年,其内因主要是早期家庭教育不当,导致其行为习惯与心理素质有某些偏差。再加上思辨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弱。这样的孩子小时候在父母居高临下的主导下,他们会听话、守规矩、乖乖地学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加强,在不良外因的诱惑下很容易出问题。

  家长要做到

  “五不”、“二管”

  陶宏开教授给李女士提出建议:作为家长,既然孩子已经出现了此问题,家长更应清楚地知道孩子是受害者,不能责怪孩子,把矛盾指向孩子,更不能给孩子贴标签。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网瘾”,陶宏开教授建议:家长和孩子应该一起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谁、引导自己去思考,多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喜欢玩游戏、为什么不喜欢上学,要把问题找出来。同时,家长应做到“五不”、“二管”,即:不打、不骂、不管、不急、不怕;嘴巴管好,把钱管好。陶教授说,如果需要,他可以帮助小强治网瘾,但前提是,要见到这个孩子,和他先有交流。

  陶教授认为,要改善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状况,必须从源头上也即网络游戏的提供上抓起。“2010年颁布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有‘三宗罪’。一是,允许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发行与交易,二是允许网络游戏运营后进行内容变更,三是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自审制。”陶教授希望有关部门能完善相关规定,加大对网游的监管力度。

  互动

  15岁中学生小强沉迷于桌面游戏“三国杀”,愁坏了均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爸爸妈妈。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好主意,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399。记者张宁宁

 

关键词:网游,青少年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孙晓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