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刘朱乐村:外来的大学生媳妇当起村干部
-王学双正在粉刷临街院墙、整治村容村貌。 26岁的王学双,来自唐山玉田,曾在石家庄读大学,结婚后没有留恋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毅然把户口迁到了老公的家乡灵寿县青同镇刘朱乐村,一个只有500多口人120多户的贫困小村,还通过党员投票选举当起了村副支书。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外来的媳妇当了村干部,能否念好“经”呢?带着疑问,5月23日,燕赵晚报新闻扶贫采访组第一组记者来到刘朱乐村。 “既然嫁到这儿,我就是这儿的人” 这是一个很小很安静的村庄,村主路不过三五百米,但看起来干净整洁。当记者一行来到刘朱乐村时,3个村干部正在粉刷村街道两边的院墙。刘朱乐村副支书王学双穿着一件黑色的T恤,举着高压喷枪正在往院墙上喷黄色涂料。风一吹,涂料的星星点点便会洒落在她的脸上、胳膊上、衣服上,她全然不顾,“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呗,村里资金有限,要是请外人来干一天至少也得百十块钱,还不如我们自己干。” 学双介绍说,他们正在和市水产管理处驻村帮扶工作组进行村容村貌的整治,再有一两天临街院墙的粉刷工作就差不多完成了,到时候村里的整体形象将会得到很大改观。 白净而细嫩的皮肤,乌黑的长发,清澈明亮的大眼睛,青春洋溢的学双衣着打扮和城市里的同龄女孩没什么两样,很难看出她已经做了妈妈。学双来自河北唐山玉田,是家中最小的女孩。2008年她考入石家庄的一所大学,学习网络系统化管理。上中学时她就一直担任团支书,上大学后她第一个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大二时她又自学了会计专业,在一家广告公司兼职做会计。爱情也在这时悄悄来临,男朋友小刘的老家在灵寿县青同镇刘朱乐村,一个比她家乡要贫穷落后的小村庄。为此,她的父母有些担心,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儿,父母希望她毕业后能留在自己身边。毕业后,学双留在石家庄上班。 爱情也许就是有这种魔力,在学双和男朋友的努力下,2011年春天他们结婚了。结婚后,学双做出一个让父母吃惊的决定,把户口从省城石家庄迁到老公的家乡。“结婚前我去过他的家乡,感觉这里真的很贫穷很落后,那时我就想结婚后我要留在这里。现在既然嫁到这儿,我就是这儿的人,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为这里做点实事。” 外来媳妇竞选村干部 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自愿放弃省城舒适的工作生活,落户到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村,老刘家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别说考上大学的不会再回来,一般的年轻人也都到县里、市里去打工了。老刘家的儿媳妇人又漂亮又有文化,还愿意来村里,这样的年轻人真是太少了。况且,人家还免费给咱村里刷墙,每天都累得汗流浃背的,真是难得呀!”村民告诉记者。 学双的公公老刘曾经在村里担任过村会计。他看到学双想为村民发家致富做些实事的决心,也看到她身上潜在的能量,正好当年11月份村里换届选举,老刘就鼓励学双参加村干部的竞选。当时学双才24岁,是村里25个党员中最年轻的一位。 “村里有七八个党员参加村干部(村支书、副支书、委员)的竞选,大多都在三四十岁,我是最年轻的,那会儿觉得竞选成功的希望一半一半吧。”学双说她不确定自己能否当选,但竞选前她和公公也去党员家里做了些动员。“她上过大学,有知识有文化,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强,懂得快,学得快,我也希望她能在基层锻炼锻炼。”老刘说。 最终,经过党员们的不记名投票,学双成功当选村副支书。“我虽然是刚来这个村没多长时间,但那些大学生村官不也是没在村里呆过,既然他们能干出样来,我相信我也可以。” 月薪249元但干劲十足 当了村官的学双主要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她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很顺利,“主要是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比如去年下半年县里开展‘优生优育,免费检查’,每个月12日县里都会派医生到乡医院对适龄妇女进行免费孕前检查,如果赶不上的话她们还可以随时到灵寿二院免费检查。再者年轻人的观念也在改变,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了。” 今年二月底,随着驻村工作组的到来,村干部的工作也越来越忙了。“上个月我们一直在挖树坑,工作组为我们村争取了2000棵花木、杨树、核桃树的树苗。明年你们再到我们村一定会觉得更好看。”学双说这两年村里有了很大的变化,田间的土路变成平直的水泥路,上个月在工作组的帮扶下县里又为他们村打了3眼井专门用来浇地。 对于城市的生活,忙碌的学双说她并不向往,“这儿多好,有自己的小院,有和睦的邻居,有充实的工作。”虽然每个月只能领到249元的工资,但学双说她很快乐,很幸福。 让村民有事干有钱赚 作为村里年轻的副支书,学双说她每天都在为村里设想着未来的发展。“我有很多的梦想。下一步我想为大家解决用电刷卡的问题,还有,我们村没有村大队办公室,开个会只能轮流到村两委的家里,我想把村废旧学校改成办公室。我还想办一个文化活动中心,让年轻人可以在这里跳舞,老年人可以在这里健身,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玩耍……” 学双想得更多的还是如何让刘朱乐村脱贫致富。针对村里多是老年人和妇女,全村500多人留守的有300人左右,她想如果引进外来资金,开展一些加工产业,一定能为村里带来效益。“我有一次回老家,在一个服务区看到一套休闲桌椅,用的就是玉米的外皮编织的,很漂亮,一问价钱要500多,吓了我一跳。我想这个我婆婆看一眼就能做,竟然要这么贵。还有一次,邻村一个女孩从家里带了一个玉米外皮做的蒲墩儿到北京,没想到被一个路人一眼相中,当场花100元买了下来。其实这种蒲墩我们村基本家家都会做,很不起眼的一个东西。”学双说这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她想把这种玉米外皮加工做成一个产业,让村里的妇女、老人在不忙时也能有事干,有钱赚。 “我的梦想还有很多,总之我希望在这一届能真真正正用我所学、尽我所能为村民办实事,带领大家一起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年轻的村副支书王学双相信,只要努力,她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在田野里发掘青春梦想 在广袤的农村,年轻人如同“宝贝”一样稀有,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20岁以下的占5.3%,21~30岁的占14.9%,50岁以上的占32.5%。在工业化、城镇化发达地区,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 年轻人的逃离,无疑是造成当下农村凋敝、落寞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大量留守农村的老人既不懂现代农业技术,又因年龄过大而无力耕作,使得更多的土地被荒废。 以王学双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怀揣建设新农村的梦想,从农村走到城市,在繁华都市接受过高等教育后又回到农村发展。他们年轻有活力、谦虚有思想、肯干有激情,在为村民办实事、搞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王学双的当选也反映出村里党员和村民对她从心底里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在灵寿县采访的一周时间里,记者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走到基层,他们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特色经济发展和农村政策宣传等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股新生力量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增添了激情和活力。 新农村建设,为年轻人的梦想提供了舞台。他们为农村的发展增添了无限激情和活力,带来了更新的思路、更广的眼界和一个更美的未来。更多青年人的梦想在新农村建设中,都将变成未来新农村幸福的现实。
|
关键词:村干部,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