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社会法制

李晓东:秉承音乐梦想 为老年人寻找快乐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01 06:5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李晓东,一个生于1981年的小伙子。命运的转轮让他迷上了音乐,从初中到大学,他坚定地走在音乐的路上。毕业后,没有合适的工作,他毅然选择在琴行教课。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教授了一群老年人。相处中他发现,老人也要有可做的事儿,他们的生活不该与孤独、寂寞为伴。“我要把自己的坚持、信心、快乐通过音乐传递给他们。”2009年,李晓东创办起属于自己的老年学校,学员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将近500人。为办好学校,李晓东倾尽所有积蓄,但学员的学费五年未增加一分钱,仍是按最低标准收费。一场变故之后,学校没有了场地,学员们忍痛暂时分开。可是,李晓东仍未放弃。音乐、老人、梦想就是他一路艰辛却一路斗志昂扬的动力。

  5月31日早8时,李晓东提前半小时到了上课的地方。他知道,学员们总是习惯早到。

  这是家人闲置下来的一套楼房,共两间屋。客厅俨然成了库房,被各种乐器塞得满满当当,两架钢琴被挤到了过道,另一间则是教室,不大的地方竟摆了15架电子琴。

  随着说笑声渐近,学员们三三两两地走进屋,有的询问李晓东吃没吃早点,有的拿起笤帚就开始扫地。李晓东说:“阿姨们都把我当亲人,把这儿当自己家了。”

  1、音乐:用汗水浇灌的梦想

  李晓东生于宣化县顾家营镇大堡子村,上初中以前,几乎没见过什么乐器。说起儿时对音乐的印象,他能记起的便是红白喜事时有吹鼓手来村里的吹吹打打。13岁,李晓东到六七里以外的镇上读初中。“其实孩童时期的梦想往往与老师分不开。”如今回忆起对音乐的兴趣,李晓东仍然清晰地记得他的音乐老师,“翟老师是一个50多岁的先生,我初中的音乐老师,记得他第一次给我们上课,穿着整洁的白衬衣,梳着大背头,背着一把乳白色的吉他。我一下子就被他吸引了。而且翟老师上课不是光让你唱歌,他说话风趣幽默,班里最调皮的同学上他的课都非常乖。他会弹琴、拉二胡、小提琴、吹笛子、弹吉他,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会那么多乐器的老师。”从那以后,每每轮到上音乐课,他就会莫名地激动起来,他心中有个声音每天都在大声地鼓励他:我要学!

  从初一开始,李晓东便开始跟随老师用课余时间学音乐。那时,音乐、体育、美术被称为“小三门”,许多家长眼中是成绩不好的孩子才学的。李晓东也没少挨父亲的骂。父亲说:“不想念书就去学厨师,攒点钱,回村来盖房子、娶媳妇。”李晓东倔强地摇头:“我要学,不用给我攒着钱。”跟老师学琴一天一块钱,一个月25块钱,几乎相当于李晓东半个多月的饭钱,对于不富裕的家庭,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次到了交学费的时候,李晓东都和母亲软磨硬泡。“讲道理,摆事实,想好多招。”回忆起往事,李晓东笑着说。

  学费总是在李晓东的坚持和母亲的心软下按时交了。知道来之不易,李晓东倍加珍惜学习的机会,三年中,他从未耽误过课程。最初,李晓东学的是吉他。平时,下课后同学们都去玩,他一个人悄悄去练习。周末,别人可以放松,他却要从家赶到镇上的老师家上音乐课。最难的是寒暑假,冷的时候裹着厚重的棉衣,顶风骑车,每往前蹬一脚都觉得要耗尽全身力气;热的时候,身上晒得起皮,中暑是难免的事儿。“从来没想过放弃,音乐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梦想,我想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坚持’。”李晓东说,从选择的那天开始,音乐的种子便在生命里扎根,他能做的便是用汗水去浇灌这粒种子。

  2、坚持:帮老人寻找精神富矿

  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一路走来,李晓东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专业。可等到毕业,他才发现,音乐专业的大专生就业很难。许多同学都转行。李晓东却不想放弃自己的专业,毅然选择去一家琴行教课。开始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0元,除去吃住,再没有剩余。可是他依旧坚持着。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让李晓东帮忙代课。授课对象是30几名老人。在琴行来上课的都是小孩,还是一对一教学。乍一走进大课堂,那么多人,还是老人,做足准备的李晓东还是有些发蒙。“阿姨,你们想学什么?”李晓东清楚地记得当时说的第一句话。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句话成为他所有教学的核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想学,才能学好。”李晓东开始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备课。老人大多喜欢革命歌曲,想要边演奏边歌唱。李晓东便找来许多适合的曲目,根据旋律自己编配。“选择曲目有讲究,老人们欣赏水平特别高,太难不好掌握,太容易他们觉得学得没意思。”说起教学,李晓东变得很健谈。几节课下来,老人们喜欢上了这个充满朝气,又耐心细致,认真严谨的小伙子。来上课的人越来越多,等到学期末,班里的人数达到70多人。

  代课结束,李晓东又回到琴行,可几个老人竟找到了他:“李老师,你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最初,李晓东借琴行的大厅授课,随着人数的增加,场地成了大问题。因为收费低,利润少,琴行不愿接收这些老人。没有办法,李晓东只好辞去工作,带着老人们到处找地方。

  场地是一家公司的旧办公楼五楼,李晓东拿出所有积蓄装修、购买设备、置办服装。他最初想办一家老年大学,因为找不到批办部门,最后注册了“乐太文化传播俱乐部”,那是2009年,李晓东28岁。

  跟着李晓东东奔西跑的张阿姨是老学员了。“我的第一节课就是跟着李老师上的,那时他还在代课,后来就一直跟着他,这孩子心地善良,有耐心,喜欢和我们这些老人聊天,就像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张阿姨已经学了5年了,现在都快成李晓东的助教了。尽管张阿姨家住的最远,每天要提前一个小时坐公交,为的就是早点来给李晓东打扫打扫卫生。张阿姨说:“李老师教我们只能糊口,他晚上还在茶楼上班,凡是来这里的人都喜欢音乐,来完成小时候未实现的梦想的。”最后张阿姨叮嘱记者一定要记得她说的这句话:“自己赚钱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家长交学费学东西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每学会一首曲子都有巨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这就是梦想的力量!”说这句话的时候,记者看到快乐的张阿姨眼眶里噙着泪花。“老人也要有可做的事儿,他们的生活不该与孤独、寂寞为伴。我要把自己的坚持、信心、快乐通过音乐传递给他们。”李晓东坚守着自己的音乐梦想,也尽心尽力教授着老人们。短短两年,学员发展到将近500人。他们开始参加各种公益演出。“我要带着这些退休老人寻找精神‘富矿’,他们也有梦想,也有对生活的渴望,他们更应该生活在快乐里。”李晓东坚定地说。

  3、愿望:办一所快乐的“老年园”

  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办公楼一楼着火,火势蔓延到五楼,虽然没有人员伤亡,可是排练厅、设备损失严重。随后,由于旧办公楼消防设施的问题,李晓东只能另找场地。那时他几乎身无分文,无奈之下只能暂时解散学员。“李老师,什么时候开学?”“李老师,我们还想跟你学。”“李老师,你不教我们,我们都不知道该干吗了。”……一次次电话,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一份份深情厚谊,让李晓东寝食难安:“不能放弃!”整整一年时间,李晓东的家成了教室,吉他、电子琴、钢琴……那些被熏得看不出模样的乐器,学员们蘸着牙膏,一点一点擦拭干净。部分学员恢复上课。有跟随他五六年的,也有新加入的。看着那些老人学会一首曲子时的快乐,李晓东觉得自己的艰辛值得。“现在学员们都分流了,各自的老师们带着自己的学员,有一年多没有招收新学员,因为没有地方,现在的学员就剩下20多个,但是我也要坚持下去。”虽然经历了波折,但对于以后的路,李晓东依旧执着。“老人越来越多,许多人其实忧愁的不是物质生活,他们更多的是精神生活的孤独。儿女的一次电话问候,其实起不到什么作用。”李晓东说在和老人的接触中,他发现,很多人退休后有大把空余的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其实他们的感情应该衔接到学习中,每天接受一些新的东西,新的挑战,不仅精神满足,还会对明天充满渴望。”他告诉记者,自己有一个愿望,办一所“老年园”。老人可以学音乐,去演出,每天充满快乐。“你看,现在私立的幼儿园那么多,越办越规范。其实老人也需要这样的地方,白天来上课,和同龄人娱乐、交流,晚上回家去休息。”说起未来的规划,他的脸上依旧自信。据记者了解,目前,张家口市桥东区正在积极为李晓东联系教学场地,不出意外,两三个月后,李晓东和他的学员们就会有新教室了。李晓东和这些老人的梦想将会再次起航,也会越飞越高。

关键词:音乐,梦想,李晓东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邢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