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和商贩,“冤家”也能成朋友?
河南许昌,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算不上发达的中部小城市,一场悄悄的、带有颠覆意义的变革正在城管系统内发生。这场变革,远远早于“瓜农与城管”故事的发生,也早于此前广受舆论诟病的“以罚款养城管”的“先进经验”的出现。这场变革,让城管与商贩这对“冤家”变成了朋友。(8月14日《中国青年报》) 近些年来,不,准确地说是从有了城管以来,在城里生活过的人,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城管来了,小贩如鼠窜,跑得慢的被逮个正着,有关物什收了一车扬长而去,小贩在伤心哭泣……许昌也曾经历过这种“猫捉鼠”的游戏,只是许昌城管有变革的意愿和具体实践,才让“冤家”变成了朋友。 说到许昌城管与商贩由“冤家”变成朋友,也并不是太复杂太高深的内容,不过是在10多年前实行了一个颇具前瞻性举措,启用了一支由年轻女子组成的城管队伍———城管监察支队女子大队,让这支女性队伍代替男性队伍开展一线执法。而这只是个变革要素之一,最根本的变革,是大胆地将“城市管理”放在“服务商户”之后,推出了“服务管理、文明执法”新理念,并且是实实在在地在城管执法实践中执行了开来。 在此,我们不妨列举下其中的一个事例。魏青(女城管)看到一随地设点的卖瓜男孩,先后几次与他聊天,劝他配合一下自己工作,挪挪地儿。男孩告诉魏青,自己是个孤儿,父母亲戚都没了……几次“苦情话”听下来,魏青找了队里的领导,请领导安排男孩上个学,最好能免学费。在城管支队领导的协调下,男孩顺利进入一学校就读。从这一个事例中,不难看出许昌城管的人性化柔情。在城管打小贩、小贩打城管现象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许昌城管的这种执法模式,就显得弥足珍贵。 其实,城管与商贩之间,原本就不应当成为“冤家”,更应该成为朋友。在有些城管的想法里,城管与小贩之间,总难找到契合点、形成默契地和谐共处,相反,总是针尖对麦芒,甚至成为如水火般互不相容的“死冤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理念上出了问题,以为我是管理者,商贩是被管理者,你违反了我的“条条框框”,我就“管你没商量”,至于被管理者的感受和带来的后果,则极少考虑。 城市,简言之,就是用城围起来的市场,没有市场的城市,肯定是一座死城。同样,如果一个城市只有大商场,没有小商小贩,市民的生活就极其不方便了,也就算不得是一个活跃的城市。既然城市与市民离不了小商小贩,城市管理者就应当善待他们,为他们当好服务员,做一回朋友,两方面真正和平共处。如果一个城市里今日发生城管打商贩,明日发生小贩打城管,这都是现代化城市里一道极不和谐的街景。 我们常说,“人心换人心”、“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城管与商贩之间,何尝又不是这样?如果城管总是骄横、野蛮,商贩们对城管又哪来善意?只有城管转变管理观念,在执法时以人性代替骄横,以柔情代替野蛮,城管与商贩间便会化干戈为玉帛,变“冤家”为朋友,城市管理才会实现良性互动。从这个层面来说,许昌市“城市管理”重点放在“服务商户”的城市管理“模式”,是值得借鉴的一个成功探索。(张绪才) |
关键词:城管,商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