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专家提醒:有毒无毒难辨认 路边野菇不要采[图]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21 09:5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丰宁村民刚刚采回来可食用的野生松蘑,她们说林子里认不清的蘑菇是不敢采的。田瑞夫 摄

  蘑菇因其营养丰富,成为不少人餐桌上的大爱。特别是夏秋季多雨季节,正是野生蘑菇的生长旺季。不少人认为,野生蘑菇不仅新鲜,而且营养更加丰富。殊不知,有些看起来新鲜靓丽的野生蘑菇很可能成为致命的毒菇。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提醒大家,近几年监测数据显示:我省八、九月份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提醒公众谨防毒蘑菇中毒。

  自采野生蘑菇撂倒不少人

  今年7月,保定曲阳县一家4口人因吃了自采的野生蘑菇之后出现了中毒症状,在当地医院就医未见好转,之后来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医。当时患者出现肚子疼、恶心、呕吐并出现黄疸,医生给患者用了解毒药物,因其肝脏受损又用了保肝的药物,并做了血浆置换等一系列治疗,经过一周的住院治疗,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也是在7月,涉县5岁女童小雨(化名)在省儿童医院不治身亡。原来,母女俩用从山上采来的野蘑菇做了一锅鲜汤,食用之后开始上吐下泻,打针、输液不断。母女俩先从涉县的医院辗转到邯郸市一家医院,再到省儿童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经过抢救,母亲脱离危险,而小雨的生命却画上了休止符。

  近日,省卫生厅发布健康通告,提醒公众谨防“毒蘑菇中毒”。通告指出,近日,沧州、邯郸两地连续发生农村居民自采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造成9人中毒,1人死亡。

  “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因采食野生蘑菇造成的中毒甚至死亡案例,尤以6至10月为高发期,它已成为对我国居民威胁最大的食源性疾病之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朱小波告诉记者,来自食源性疾病爆发报告系统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共发生毒蘑菇中毒201起,导致76人死亡,占食源性疾病死亡人数的60.8%。今年1月-6月共报告毒蘑菇中毒35起,213人患病,死亡18人,大部分由家庭误食引起。近期,云南省玉溪市又接连发生多起食用野生蘑菇导致的中毒事件,已陆续有数十人中毒,多人死亡。

  中毒症状有6个类型

  “野生蘑菇有的毒性很大,患者中毒后病情进展得比较快,有的患者从中毒到肝衰竭也就是几天的时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高恒波对记者说,患者中毒后治疗开始的越早越好,因为治疗就是与病魔赛跑,但是有些患者在出现腹疼腹泻症状之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等出现出血等更加严重的症状之后才去就医,这无疑延误了病情,给治疗增加了难度。因此,提醒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

  “毒蘑菇中毒潜伏期短,常在10分钟至24小时之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腹疼腹泻、流涎流泪、烦躁不安、幻觉等不同类型的损害症状,危害严重,病死率高。”朱小波介绍,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这里可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

  胃肠炎型: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死亡者很少。但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以及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神经精神型:引起这类型反应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此类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如含毒蝇碱的蘑菇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内发病(多在30分钟内发病)。

  溶血型:含这类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6~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躁不安等病症外,可在一、两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血球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能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肝脏损害型: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白毒伞中毒就属于这一类型。一个约50克的白毒伞菌体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2000年广州市发生的白毒伞中毒事件中,平均每个患者食用了近250克,已大大超过一般的致死量)。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样症状,也无黄疸、肝大,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其毒素不详,潜伏期20分钟至1小时,最长达24小时,此型死亡率高,应注意早期治疗。

  光过敏性皮炎型:当毒素经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发病。另外,有的病人还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病症。

  有毒无毒难辨认

  在采访中,省会一些市民表示对于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有经验,有些人表示,颜色鲜艳好看的蘑菇就是有毒的。还有市民表示,大蒜能辨别蘑菇是否有毒,比如做蘑菇的时候可以放大蒜,煮熟后,如果蒜是白白的、干净的,说明没有毒。如果蒜变成黑色的,就说明有毒,不能吃要倒掉的。

  “各种‘经验’和‘土法’都不可靠。”朱小波表示,在我国,有毒蘑菇约10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致死的10余种。野生蘑菇常与食用菇混生,形态特征差异很小,唯一准确可靠的方法,就是专业人员根据蘑菇形态特征的分类进行鉴定,有时甚至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普通市民一般难以辨认。

  “毒蘑菇中毒常发生在夏秋季多雨季节,在我省多为散发,并呈现家庭聚集性,多数是因为缺乏经验,误采、误食而引起中毒。”朱小波说。

  朱小波提醒大家,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当尽快催吐,同时尽快送到医院治疗;患者如能携带吃剩的蘑菇,可以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蘑菇,中毒,辨认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