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盲道建设还需善做善成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28 17:4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日前,北京市残联研究室主任厉才茂的一句“北京的盲道也许建多了”引发社会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北京的盲道遍布全市,长度近1600公里,世界第一,但盲人出行却基本上并不走盲道。不少盲道铺设在行人稀少的五环辅路,却铺不到银行医院、铺不进居民小区。对此,有盲人直言:“走盲道就是作死”。(8月27日《北京晨报》)

  人为制造的各种“陷阱”让盲人防不胜防,盲道有沦为摆设之嫌。这揭露了城市盲道的建设与现实脱节,需要予以解决。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但盲人的出行却受到困扰,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盲人有1731万之众,他们是生活在黑暗中的特殊群体,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关注。但现实中诸多配套设施的不到位,让盲人出行举步维艰。一方面是外围区域盲道的闲置不用,另一方面生活区域的盲道缺失,不得不说是资源滥用与资源稀缺的鲜明对比。公共政策忌不切实际和虎头蛇尾,这会浪费资源和违背民心民意。

  国家层面重视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无障碍设施建设做出规定。具体到城市,北京的盲道长度世界第一,其他城市也都按照要求对道路进行改造,不能不说决策者确实有为盲人服务之心。但从实际效果来讲却不尽人意,提供的服务并未满足盲人的需求,这让善心善举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也违背了政策制定的初衷。

  以往在乡村还时常见到盲人穿街走巷,现在人口聚居的城市却越来越少见到盲人出现,这并非盲人数目的减少,而显现出公共服务的缺失。诸多不利因素导致盲人难以独自行动,究其原因,如城市建设方面屡屡出现断头路,设施管理方面盲道上的井盖丢失,道路交通方面有盲道被机动车等占用,商业管理方面商户占道经营等…问题逐步显现,需要一一对应和逐步解决。

  从公共管理角度而言,为盲人提供贴心服务是综合的多部门协调问题,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协作以贴近盲人群体需求。具体操作而言,公共政策在政策制定之初就应听取民众意见,政策执行中要援引民间人士参与,盲道设计应征求盲人群体看法,盲道改造要让盲人体验和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来讲,导盲犬作为盲人出行的助手,在进入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处处受限,也阻滞了盲人出行,这需要进一步细化区域标准,尽力为盲人出行提供便利。

  当前群众路线是政府提升公信力的契机,政策制定和执行需要体察入微,做到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从盲道建设而言,要多听取盲人建议,做到至微至显、善做善成,实现暖人心、知民意。

关键词:残疾人,盲道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红网
责任编辑:孙晓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