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孩很萎缩”需多维度解读
《小康》:您在过去的演讲中多次提及男孩多去看看女同学优美的舞姿。女同学多去球场上看男同学打球,青春的活力就会迸发。您是一个性别观念很强的人吗?郑强:很强很强,中国男孩都整的很萎缩,让中国女人承担了他们不该承担的责任,所以中国女人活得很苦。(9月2日人民网) 乍一看新闻标题:《贵州大学校长:中国男孩很萎缩所以女人很苦》,很多中国男孩也许会“很受伤”,堂堂大学校长怎么会说“中国男孩很萎缩”?其实,如果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把标题换成:《郑强:中国男孩很萎缩所以女人很苦》,相信很多人会见怪不怪,作为学者中的“愤青”,郑强历来以“语不惊人语不休”著称,虽然做了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对中国男孩的定位却不能成为所有大学校长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定位,顶多是“最愤青的大学校长”对年轻一代的鞭策。 郑强的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刺耳”,却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笔者认为,既然一位大学校长作出了“中国男孩很萎缩”的断言,而且这位大学校长又是一位在年轻人中极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就有对这句话进行解读的必要。 中国男孩真的萎缩吗?不知“80后”、“90后”、“00后”算不算得上郑强眼中的“男孩”,笔者看来,其实相差不大,虽然抓着80后尾巴的“80后”也有25岁了,可是在结婚年龄越来越晚的当下,称一些“80后”为男孩并不过分。事实上,说这些“中国男孩”“很萎缩”也并不过分,他们中的很多人一毕业即失业,而且没有父母的帮助根本买不起房;很多人出国留学归来后找不到足以养家糊口的工作,有些人只能继续“啃老”;有人说郭敬明的《小时代》刻画了当年青年的“群相”:从他们身上我们只能看到“商业包装的伪理想”,年轻人更关注自身的感受,沉迷于自己的“小时代”;李天一可谓“坑爹”、“坑妈”“富二代”的代表,屡屡用不负责任的行为让自己身陷囹圄,导致父母不得不一次次放下尊严“与公众为敌”,如果说李天一是“坑爹”“富二代”的代表,这些人的确“很萎缩”。 不考量具体语境,直接宣判“中国男孩很萎缩”当然很容易,可是,不考虑具体语境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平心而论,我们的男孩们面临着中国人有史以来最激烈的竞争:上大学容易了,可是你的竞争者也一样能上大学;房子多起来了,可是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已超英美,而市民平均收入不及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出身一般的男孩既要与同龄人竞争,又要与富二代、官二代的父母竞争。郑强教授说:因为“中国男孩的萎缩”,让中国女人承担了他们不该承担的责任,所以中国女人活得很苦。我们有没有想过,有多少女孩成了较高收入者、女硕士、女博士,他们对男孩的期望也随之提高,甚至高到一般男孩哪怕奋斗100年也难以达到。如果女孩对男孩的普遍期望高出实际允许的范围,那么中国男孩自然“萎缩”了。 鲍勃迪伦在歌曲《随风飘逝》中唱到:“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可以称之为男人;一只白鸽要飞穿越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栖息;炮弹要飞行多少次,才会永远被禁止;我的朋友,答案就飘荡在风中。”男孩要想不再“青涩”、不变“萎缩”,需要时间的磨砺,男孩能否成为真正有担当的“男人”,其实是个个人问题,也是时间问题。至于中国男孩是否“很萎缩”,中国男孩们不能因为大学校长或民意代表的简单判断人云亦云,更不能把某种程度上的“不够阳刚”简单归咎为身处“官二代”、“富二代”的“拼爹时代”,因为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烦恼;中国男孩不妨“照照镜子”,有则改之,或者说权且把青年导师郑强“恨铁不成钢”的一席话当成鞭策,努力做不靠别人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好男人”。 |
关键词:青少年,素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