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河北蔬菜价格:菜价因冷而涨 困局如何突破
据河北省物价局统计,11月8日-14日,河北省8种大路菜平均零售价格同比上涨25.4%。 每到冬季来临,蔬菜价格必涨,这几乎成了一个规律。 冬季来临、菜价上涨,不可否认有天气因素影响,但蔬菜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中间环节名目繁多,且不断上涨的费用,更成为菜价上涨的重要推手。如何突破这一困局呢? 把控好流通环节最重要 记者接触、采访的所有蔬菜进货商、批发商,都不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主要是日益上涨的蔬菜装箱费、装车费、进菜批发市场收取的中介费、过磅费等费用,增加了蔬菜的成本。西红柿还没从地头动身,装菜箱(袋)的成本就有了,每斤坐地先涨一角多,人工费几乎两三年翻一番。 而从地头到了批发市场内,摊位费又是一剂“催涨剂”。在中间商手中倒来倒去的过程中,摊位费“身价倍增”,租金上涨的速度已让批发商们难以接受。菜贩的摊位大多是从中间的承包商手里转租而来,签订租赁合同,几乎每次合同到期都会涨价。在石家庄的多个菜市场,不少商贩都表示,不断上涨的场地租金让他们不堪重负,只能摊分到菜价上。 蔬菜不像其他消费品,可以部分或者全部交给市场去调节。蔬菜是居民生活每天的必需品,让菜价平稳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几年前被人们质疑的“最后一公里”身价倍增的说法就是针对流通环节的。现在,情况似乎好转了一些,但看起来还没有根治,政策发力的空间依然存在。这正是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操心的地方。 对症的政策为菜价“瘦身” 今年5月份,省商务厅根据河北省出台的《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将开展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产品。 为减轻流通企业税收负担,河北省将尽快制定完善流通业税制改革办法,落实支持流通业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重点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同时开展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产品。 蔬菜经营者晓亭也证实了这一点。他在运输蔬菜途中,基本没有什么别的额外的费用。在批发市场,也不像过去几年前那样有这费那费的。只是摊位费明显高了,他们开玩笑说:“是不是都加到摊位费里了?” 河北省还从2013年起,3年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而在2013年6月份发布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其“主要目标”更加明晰:围绕建立完善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以加强产销衔接为重点,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优化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逐步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完备;农产品零售网络全面覆盖、分布合理;农产品物流配送渠道通畅、运营高效,切实保障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到2015年,设区市生鲜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到30%;超市农产品直采比例达到50%以上。果蔬、水产品、肉类等三类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45%和70%以上。 业内认为,如果这些措施真正落实到位,蔬菜价格就有望平息其太大的波动。 应对措施不能只说不做 其实,类似的要求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基本环节费用的呼声几年来一直没断过,但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付诸实施。 看看下面这些对症下药的“想法”有多少已经付诸了行动? 推进农场超市的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将蔬菜生产和销售终端对接,建立合作社和超市的合作关系。同时,推动餐饮业、加工业和流通业与蔬菜生产者间的蔬菜订单的发展。 市场收费管理上要下功夫,真正实施优惠价格政策,扶持为广大农产品经销商提供更为合理健康的市场环境,严防“市场霸王”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并落到实处。督促各个职能部门落实好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避免不实信息或过度炒作影响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 建立和完善覆盖蔬菜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信息监测、预警报告和发布制度,对蔬菜交易量和批发价格时事监测。以突破流通困局为重点,各方面综合治理,才能让蔬菜价格真实而稳定。 上述种种,真能落实下来,菜价将不再会成为居民抱怨的对象。 而据记者了解,从11月19日起,家乐福保龙仓开始在石家庄市区6家门店同时举办直采节活动,低价销售白菜和大葱。同时,直采模式让超市直接与农村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解决了农民卖难问题。 这种大型超市与农户或者农村合作社合作、对接的模式,对于平衡菜价波动无疑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菜价翘翘板如何平衡 本来约了几次,想和采访中提到的晓亭去一趟山东,到他几乎每天都去的菜地现场看看是什么样子,亲身体验一下“贩菜”来回的旅途会是顺利的还是坎坷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去成。 27日是石家庄近期最冷的一天,我们约好了在他的菜市场附近见面。已经接近中午,他大概怕自己说不清,又约了其他三个一样做蔬菜生意的朋友一起和我聊。 听惯了一套套艰涩有余、感性不足、云山雾罩的理论,再去听一听这些被称为菜贩子、一年四季风雪雨霜中和蔬菜打交道的他们的建议和呼声,你会耳目一新。通过和他们坦诚的聊天,你会发现他们的说法其实才是最靠谱、最真实的。我们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他们一定希望产地菜价越便宜越好,这样他们这个中间环节就有了加价的空间,自己的利润来得就轻易许多。而事实是,他们认为菜农才最“伤不起”,才是最应该受到保护的。 顺着这个逻辑,就有了他们非常人性化的建议:政府去掉中间环节,直接补钱给菜农,鼓励他们好好种菜,这样城市居民才能吃到质量好、价格低的菜;政府应当出面严格管理摊位,突出它的公益性质,不能让它成了个别人牟利的工具。作为连接农民菜地与市民餐桌的中介,在“菜贱伤农,菜贵伤民”这个两难选择中,他们更看重的是前者。他们愿意倾听城市居民的抱怨,但他们更对无法掌控收益的那些菜农表示深深的同情。几年前内蒙古西部大批土豆冻在地里、城市乡村一起为之着急的情景还记得吗?还有今年大量葱烂在地里院里的镜头也一样让人揪心。菜价高,城市人可以选择少吃几次,而由于信息不畅通、流通成本高造成的蔬菜烂在田间地头损失的,却是菜农一年的汗水、辛劳和希望!伤农?伤民?政府就需要在这个艰难选择中有所作为,在难以平衡的翘翘板上努力找到平衡。(记者 陈鹰)
|
关键词:菜价,流通,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