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新农村新农合新能源

高臾镇:四步一站巧抓“烫手山芋”

http://www.hebei.com.cn 2013-01-07 20:1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图为高臾镇党委书记索剑峰(左一)在调解工作室为六街村村民调解纠纷,经过他耐心劝导,村民的气消了,脸上露出了笑容。王美燕 摄

  高臾镇人口4.3万人,有15个行政村,在磁县是个大镇。过去,这里上访的人比较多,成了当地干部最头疼的事儿。当地流传一句俗话:“烫手山芋”没法抓。但自从有了调解群众纠纷的“四步一站”工作法,用张自然的话说就是:“烫手山芋”也有办法抓。

  张自然,高臾镇人大主席,镇调解工作站副主任,有20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

  说起调解工作,张自然滔滔不绝:“村大事多,村小事少,哪个村的事也少不了。树有高低,人有长短,村民有个纠纷也正常。只要把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合理的解释到位,‘山芋’就不再烫手了。”

  高臾镇的这套“四步一站”民调工作法是针对民事纠纷的难易程度,分别由“十户调解员”、村委会、专业律师、镇调委会和律师联合会诊等四步组成。群众之间有了矛盾,第一步先找“十户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村委会再出面,以村规民约为依据,召集当事人双方、村民代表以及民调员现场议调。若问题涉及法律法规,则进入第三步,由专业律师进行调解,律师建议需要进司法程序的,最后由镇调解工作站和律师进行会诊,这是对一些疑难纠纷案件专门设立的调解,是“四步一站”中的“一站”。经过“四步一站”,小问题小范围解决,大事情大范围处理,使群众不出村不出镇就把问题解决了。

  有纠纷先找“十户调解员”

  “十户调解员”,由十户村民为单位,共同推举的民事调解员,其特点是以情理、民约、道德说服调解。该镇一街村有两兄弟石有付、石有学,原来关系不错,后来因为宅基地问题出现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六十多岁的“十户调解员”常青山介入调解。常老汉不顾腿脚不利索,急匆匆地来到两兄弟中间掰扯开理儿了:“一对亲兄弟,就因为这点儿事闹翻脸,不怕乡亲们笑话?吃亏沾光还不都在自己家?生了虱子扯坏棉袄,伤了兄弟情分可划不来呀!”在常老汉的调解下,最后达成协议———兄弟两人各让一步,哥哥先承认错误,弟弟也感到不好意思。双方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如果“十户调解员”调解不成怎么办?还有村委会呢。六街村宋某丈夫去世早,多年来与婆婆家的人相处不好。宋某与小叔子常某住前后院,去年春天常某把旧房拆掉准备翻盖成二层楼房。就在常某打好地基准备砌墙时,宋某来到施工现场阻拦不让建。于是,两家吵闹起来。村里“十户调解员”闻讯赶到,给她讲道理,说“一拃没有四指近”,毕竟都是一家人,得饶人处且饶人。结果,宋某认死理,听不进去。村委会干部听到消息后来到现场,将双方当事人找到村委会。经过村委会一天一夜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常某盖房不能高于7.5米,不准往后面出沿,不准往后面流水,并拿出6000元补偿给宋某。晚上签好协议,第二天常某开始砌墙。半个月过后,常某房屋主体已经完工,准备在后墙抹灰,宋某又找到村委会,要求增加补偿,理由是她觉得楼盖好后,会影响到她家的采光。经过村委会反复做工作,常某又拿出3000元给宋某作补偿,但这钱先由村委会保管,待常某彻底完工后再由村委会交给宋某。后来,常某顺利把房子建好,村委会也将3000元交给了宋某,此事顺利解决了。

  调解讲个法、理、情

  用真情打动人,以理服人,是“顺风吹火,用力不多”。“但最关键的是要以法律为依据。”张自然说,“在我们调解工作中,律师调解是我们调解的重要一环。”去年5月,十里铺村的小伙儿杨某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姓李的姑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人便登记结婚。但婚后发现性格不合,经常生气、打架。杨某提出离婚,但家庭财产一点儿也不给李某。为此,李某想不开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开始,村里的“十户调解员”到他们家进行调解,一日夫妻百日恩,劝他们都消消火,包容一些。可是,事情并没有出现转机。后来村委会多次调解也不成,村委会便将此案移交到镇调解工作站。工作站由律师出面调解,通过讲理说法能解决问题的,则现场解决,需要进入司法程序的由律师建议尽快走司法程序。工作站受理杨、李的纠纷案件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一开始杨某并不配合,故意外出,躲避前来调解的工作人员。镇里做调解工作的人很有耐心,到第四天傍晚时分,杨某回家时,看到镇里的工作人员还在他家门口等候,心生感动,终于让工作人员进了家门。这天晚上,工作人员了解到杨某坚持离婚,已无和好的可能。于是,就给他讲解《婚姻法》的相关规定,最终他同意了李某提出的离婚条件。第二天,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和双方当事人一起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李某和娘家人非常感动。

  不管走到哪儿,乡亲出事也得管

  去年12月10日,笔者来到高臾镇,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刚走到镇政府办公楼二楼就听到“调解工作室”里传来七嘴八舌的议论声。原来,一户村民在自家地里种植毛白杨树,导致相邻的6户村民收成减产而产生纠纷。这天是调解的最后程序。“大伙儿都是一个村里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多大的事也有了结的时候。我们拟订了一个协议,你们都好好看看,没意见就在上面签个字。”张自然正在耐心地给双方当事人调解。这个像会议室的人民调解工作站有50平方米,墙壁上挂着“民调流程图”。这里正在为三街村调解纠纷。过了一会儿,双方都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一个镇的乡亲,不管走到哪儿,出了事也得管。去年5月中旬,高臾镇西玉曹村有三个男青年在高碑店市一个小塑料制品厂做工,晚上被人杀害。案件侦破后,犯罪嫌疑人家境困难,使有关赔偿问题没有办法落实。受害人家属开始到高碑店市政府上访。镇党委书记索剑峰、镇长侯戮延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召集镇调解工作站的有关人员,并从磁县律师事务所请律师对案件进行分析,之后他们多次奔赴保定,与保定市人大常委会、政法委进行沟通协调,想方设法为受害人家属争取到13万元的经济救助款。受害人家属看到镇领导为他们家的事跑前跑后忙碌了两个多月,非常感激,专门制作了一面“为民排忧,为民解难”的锦旗送到镇里。

关键词:基层建设,高臾镇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