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祸”京城提醒重新审视烟花燃放
在“热闹”的烟花与清新的空气之间,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后者,政府应抓住机遇,因势利导,让烟花彻底退出城市的天空 北京本月连遭4次雾霾天,空气严重污染市民苦不堪言。春节已近,雾霾天仍然持续,这不由让人担心——如果春节期间也遇上雾霾天,烟花是否该继续燃放?日前,中科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环保专家们提出,春节如果北京遭遇重度以上污染过程,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减少甚至禁止烟花燃放。(1月29日《新京报》) 几乎每年春节,社会上都会掀起一波是否该禁止或限制燃放烟花的争论。支持禁放与反对禁放者,各有各的理由,而政府选择了折中的“有限开禁”。现在看来,近期频现的雾霾天,为重新审视烟花燃放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与传统的乡土社会相比,城市化造就的高楼林立和人口密集,极大地扩大了烟花爆竹的危险系数,也增加了燃放烟花这一行为的“负外部性”——即可能让他人和社会承担更多不必要的风险和代价。前不久,导致两百多人遇难的巴西夜总会大火,就是乐队燃放烟火引燃天花板的隔音材料所致。这场震惊世界的悲剧,给喜欢在春节燃放烟花的中国人提了个醒。 除了火灾隐患,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噪音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对生命健康的威胁,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相信很多北京市民都记得,去年除夕夜,整个北京城都被燃放烟花的刺鼻的气体笼罩,空气污染数据直线飙升,车公庄监测站的PM2.5实时浓度一度达到惊人的1593微克/立方米。所幸的是,去年春节期间“天公作美”,烟花释放的大量污染物,很快就被风“吹”走了。如果雾霾天和烟花污染物形成叠加效应,将给公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与燃放烟火能够营造的节日氛围、视觉享受、心理满足感相比,燃放烟花的负面效应,是每一个理性人都不应假装看不见的。年俗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不能因为一种习俗存在了数百年上千年,就认为这种习俗应该一成不变;同样,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不能只顾着取悦自己,而罔顾这种行为可能给他人、给社会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 一个大闷锅盖在头顶,我们燃放烟花,既是给自己燃放毒气弹,也是给整个城市燃放增加“负能量”。面对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政府部门确实有必要重新检视一下现行的燃放烟花爆竹的政策,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做出调整了。 值得注意的是,PM2.5指数概念的普及,雾霾频袭之苦,都在给北京市民上课。相信,在“热闹”的烟花与清新的空气之间,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后者,政府应抓住机遇,因势利导,让烟花彻底退出城市的天空。 |
关键词:雾霾,烟花,燃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