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走在大变革的十字路口
蛇年央视春晚“吸睛”之处的转变颇耐人寻味:自筹备以来,传出的热点新闻不再是“谁谁谁要上春晚”,而是“谁谁谁退出春晚”,从赵本山、黄宏、郭达、巩汉林……一长串的熟脸不见踪影。一时间,“钉子户”被拔除与源自地方卫视选秀节目的多名选手“直通春晚”,成为央视标榜“打开大门办春晚”的决心印证和力度印证。 然而,没了赵本山、阵容“大换血”、节目年轻态,央视春晚就能摆脱年年被吐槽的命运吗?面对原创能力的逐年下降、地方卫视的步步紧逼,这艘承载着标志性符号的巨舰,越发凸显转舵的艰辛。为此,记者采访了多名专家学者。多人均认为,春晚一直承载不可承受之重,如果不能放下一家独大、端坐高位的姿态,变革将化为泡影。 “直通春晚”,“拿来”大于创新 央视蛇年春晚进行第四次彩排,宋祖英、毛阿敏、张靓颖、谭晶、孙俪、杨坤、沙宝亮、冯巩、郭冬临等实力派明星则如期而至,引得粉丝一路“围追堵截”。 平安、许艺娜和阿普萨萨,三位从地方卫视选秀节目中诞生的草根新星,曾被赋予破除“门户之见”、提升春晚收视率的重任,官方微博甚至信誓旦旦地表态三人绝不会是串烧联唱,结果却不出所料,每人仅获得了演唱一小段成名曲的时间,成为淹没在春晚大洋中的几朵小浪花。“直通春晚”的噱头,最终“拿来”的本质大过了创新。 所谓“直通春晚”,是说此前央视把全国各大娱乐选秀的佼佼者们集结PK,弄了一出“我要上春晚”特别版,为草根歌手提供登上央视春晚的“最高荣誉”。然而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李俊指出,“直通春晚”对春晚创新没有实质意义。“从受众角度来看,‘直通春晚’更多是为了收视率和商业利益考虑,却并未为春晚节目内容考虑太多,这些人上春晚唱的也是众所周知的歌曲,即使是新面孔也无带来多少创意。” 近年来,为了拯救自身节目跳出套路,央视春晚可谓是绞尽脑汁,之前的“英伦”新组合,到今年首邀国际巨星席琳・迪翁加盟与宋祖英合唱、李云迪与刘谦跨界表演创意钢琴魔术等。然而,这些费尽心机的概念都没有改变央视春晚“拿来主义”的本质。原创的节目、初登舞台的新人越来越少,反而是四处搜罗、八方拼凑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对地方电视台和民间文艺、网络娱乐热点的依赖感却越来越强――想想当年,春晚可是马季、那英等大腕作品的第一发表平台,也是新人辈出的最大孵化器。那时,原创是春晚节目的最大原动力,编导和演员的精力集中在一门心思搞创作,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四处化缘。 本山收山,松绑大于遗憾 几番折腾后,“小品王”赵本山最终宣布退出央视春晚。除了1990年开始连登20年的本山大叔作别春晚,连续23年不间断参加的黄宏首度缺席,20年“春龄”的郭达2011年起不归,巩汉林走了,宋丹丹、姜昆、牛莉等也不会现身。如今的“老面孔”中,只有郭冬临、潘长江、蔡明、冯巩仍在坚守。而在长达2小时的语言类节目中,郭德纲、“开心麻花”都成为新看点。 在网络上,对于本山收山一事,观众大多由去年的遗憾转变为今年的吐槽。春晚患有“本山依赖症”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正是赵本山和春晚的“相互绑架”成就了彼此,然而在观众连年只为看到这个“炮捻子”的情况下,赵本山实际已经沦为创新的绊脚石。 深圳广电集团娱乐频道总监、夏枫导演说:“把全部宝押在赵本山身上本身就不正常,这是怀旧心态的反映,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新的东西拿出来。”在他看来,本山与春晚彼此松绑才是正道,新鲜血液才能给春晚注入年轻活力。“事实上,80后、90后年轻观众不迷信赵本山,恰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在把持着央视春晚,才有那么多的所谓‘遗憾’、‘不舍’。” 对央视春晚而言,比失去赵本山更窘迫的是,过去这30年一直没能培养出第二个赵本山――这才是最大的痛。它由中国最大的电视机构主办;占据了农历除夕夜的黄金时间;集中了全国最好的演艺资源;具有最广泛的关注度、认知度和覆盖率;背后有中国最贵的广告时段支撑――然而即便被认为吸引年轻观众最大看点的郭德纲、“开心麻花”,有哪个是央视自己培养出来的? 群雄争霸,细分大于竞争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就在两年前,“春晚”还是央视的专属名词。可现在一提春晚,人们大抵都会问:哪个春晚?央视春晚、荔枝春晚(江苏卫视)还是番茄春晚(东方卫视)?虽然至今只有广东卫视的南派春晚敢在除夕夜和央视正面对抗,然而卫视春晚的阵容和影响力早已不容小觑:F4重聚、鸟叔首秀、“新白”剧组同台,对于年轻观众而言,哪个不比成天“端”着的央视春晚吸引力强?如何细分受众市场,其实是比恶性竞争更为重要的议题。 李俊认为,归根到底央视春晚的症结就是企图通过一个大众文化舞台表达很多符号,包含大众文化符号、历史符号、商品文化品牌符号、官方文化符号、春节符号等,这注定是一个完不成的任务。“当今社会是个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分众意识强烈过大众意识,老少皆宜、大家通吃的局面已经成为过去,走完全的大众化路线是完全办不到的,即使办了观众满意的80%仍有20%的观众落单。” 夏枫也指出,全国人民等着一台春晚喂饱需求的“空筐效应”一去不返,如今央视春晚年年被吐槽正是由于切合不到年轻人审美而产生的错位,这种错位不尽快弥合的话,央视的地盘将自动消失。 与其死守着一盘棋不放,不如拆分市场不再搞“大而全”,这正是卫视春晚崛起对央视的启示。其实,受众群的细分正是卫视春晚占领央视份额的根本原因,比如湖南卫视主打90后快文化,江苏卫视瞄准高知人群,这就是所谓辨识度,也正是频道的吸附力所在。正如夏枫所建议的,是否可以发挥央视每个频道的定位优势,打造针对特定人群的晚会,如农民晚会、儿童晚会、年轻人晚会、夕阳红晚会?又如戏曲晚会、歌舞晚会、网络晚会? |
关键词:央视春晚,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