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游泳”何以成了“接力棒”
2月19日,继“杭州毛源昌董事长出20万请瑞安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后,温州苍南又有一名网友将悬赏额提高至30万元“请苍南环保局长下河游泳”。该网友称,苍南龙港镇内所有河道都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市民健康受到威胁,希望能引起环保部门重视。(20日《现代金报》) 环保局长遭遇“点菜式”悬赏游泳并不意外,河流能游泳是判断污染的最直观最简单的表达,花大钱请环保局长游泳,道出的当然是河流污染的如何不堪。出20万也好,30万也罢,当不了真,却噱头十足,套路并不新鲜,走的还是舆论推动的老路。 坦率地讲,舆论推动立竿见影却并非常态,几乎每一起事件的背后,都可以道出规则的阙如,环保亦不例外。以苍南个案为例,龙港镇内河道污染并不是新问题,生活在周边的居民深受其害已多年,非议、质疑与诉求,想必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心知肚明。比如,2012年5月,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曾表示,“检验温瑞塘河治污成效,不以部门报上来的数据为准,要以环保局长和公用集团董事长带头下河游泳作为河水治理好的标准。” 然而,知道问题是一回事,解决问题是另一回事,河流污染如同人体病变,疾已不在腠里,而在整体系统的缺漏。治污必控源,方法简单,实施起来却既考验当地政府的决心,也考验城市治污公共管网的成色。从某种意义上讲,河流污染成为顽疾,环保部门不作为固然需要谴责,但环保部门看设施基础和政府脸色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并不是替环保局长开脱,如此局面,换另外一个人去当局长,也未必更有作为。换言之,即便是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环保,拿官帽来问责,也并不见得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环保预防与控制比治理更重要,可事实恰恰相反,要么如同脓胞一样,等烂了遮不住了再来治理;要么像扫垃圾一样,搞干净自家庭院而把垃圾放在别人门口。说到底,还是环保的机制与体制缺少足够的钳制力:一方面,环保作为公共政策,缺少刚性支撑,在发展中处于经济的从属地位,在公共投入上落后于地面上看得见的部分;另一方面,环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益,口号多管用的少,环境权益立法喊了多年却始终裹足不前,公益诉讼的缺位,使公众无法成为监督的中坚力量,环保部门缺少履行职责的基础,靠几十个人的战斗,成效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没有权益保障机制钳制,权益的诉求堆积到环保部门,以致于几近哀求,这不只是公众的辛酸,也是环保的悲哀。 河流污染积重难返,悬赏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从杭州到温州,如此接力或许才刚刚开始。河流治污承载的民意,既要靠治理的成效来回应,更要靠体制机制的完善来消解,真正把环境保护抓到源头上。-木须虫
|
关键词:悬赏游泳,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污水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