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文化河北

藁城小村不断出土文物 创世界之最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18 10:0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商代遗存,被村民们走出了一条道路。

  在石家庄东部的一处小小村庄边,埋藏着3500年前的诸多秘密。

  从这里出土的文物中,有世界上保存最好、年代最久的酿酒作坊,以及最早的酒曲;世界上最早的铁器;世界上最早的铁矿渣;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刀;世界上最早的脱胶麻织品;世界上最早的平纹绉丝纺织品……这里,创下了七个世界之最。

  这个小村庄,就是藁城市岗上镇台西村。

  台西村一座不起眼的小村庄

  从石家庄市区307国道向东,进入藁城市地界没有多久,就是岗上镇。台西村就在岗上镇政府的东面数华里处。台西村地理位置优越,南侧紧邻307国道,村北就是石黄高速路,向东距离藁城市区不过20华里。

  台西村不大,在藁城这片平原地区,只能算是一个小村。据村干部褚胜军介绍,全村人口仅1300多人,其中褚姓最多,约占全村人口的60%,除这一姓氏外,还有苗、闫、程等姓氏。

  台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据村中的老人说,祖辈们一直流传,说藁城许多村庄都是由山西洪洞迁来的,但台西村却不同,这里很早就是一个村落聚集区了。但要说什么时候形成了台西村,老人们也说不清。直到台西村东北的土台被考古专家们发掘之后,他们才晓得自己所处的村庄,历史竟然如此的悠久。

  不过,这个村庄以前并不叫台西。据《藁城县志》记载,台西村在明朝以前,称为许村。那为何改了名字呢?原来,藁城除了这个许村,还有一个徐村。明朝时,徐村出了个礼部尚书石珤(读bao),威望极高。在明朝成化末年,他曾和弟弟石玠(读jie)一同考上进士,加上其父亲石玉,也是一名进士,因此被当时称为“一门三进士”。

  因为许村、徐村两村音相近,常常出现误会。于是,石珤就建议将许村改名。因为许村的东北方向有三个土台,所以许村就改为了台西,并一直沿用至今。

  神秘的三个“土疙瘩”

  台西,土台以西。村庄以这三个土台作为坐标而命名。可这土台在哪儿?这在明朝就已大名鼎鼎的土台,到底又是什么样呢?

  台西村的村北,紧挨着的就是石黄高速。因为工作关系,我们也常常会经过石黄高速。如果不是有人特意指点,怎么也不会知道台西村北边的土台子,被当地人称之为“土疙瘩”的土堆,竟然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代遗址。

  从考古部门准确的表述来讲,这里名为“台西商代遗址”。这一遗址在台西村东北,居台西、庄合、故城、内族四村之间,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以3个高大的“台疙瘩”(南台、西台、北台)为中心。“西台”在台西村东北约260米处,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80米,高6米。 “北台”在“南台”北边约400米处,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60米,高6—7米。两端高,中间低,呈马鞍形。“南台”在台西村东约200米处,因为常年的取土,已经不复存在。

  从台西村向北三四华里,跨过滹沱河的河道,就是九门村。历史上,九门也是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地,唐时曾有军队在这里驻扎征战。在村中百姓中,曾有这样的传说。唐朝时候,大将郭子仪的军队在滹沱河南岸驻扎,安禄山的部队则在北侧的九门村驻扎,为了蒙蔽安禄山的部队,郭子仪让士兵用苇席将三个土台遮盖,充作粮仓。在滹沱河两岸的这场战争,胜败已无从考证,但土台用作军事之用或许也有可能。

  就这样,这几个不起眼的“土疙瘩”一直矗立在这里,台西的村民们也习以为常,不知晓也无从知晓它的秘密——即使有村民在土台附近劳作的时候,偶然会发现青铜箭簇之类的东西。

  就这样,一直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

  那时,台西村的公社社员在挖土积肥的时候,挖出来一些青铜器。当时,村民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并不是太强,于是村民想把这些青铜器当作废品卖到当时的供销社。但得到的答复是:“我们收的是黄铜,这些都是青铜,我们不收。”

  后据文物部门统计,仅在1965年至1972年间,台西村民在西台南侧取土时,发现过成组的青铜礼器和一件长达39厘米的玉戈,以及铜鼎、匕、矛、石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青铜器等文物从这里出土,一些村民还将这些青铜器背到了石家庄,这才引起了考古部门的注意。

  于是,谜底由此揭开了。

  

 [1] [2] 下一页

关键词:文物,藁城,世界之最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承德晚报
责任编辑:王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