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

中国第一座火车站—唐山南站:一位老人与一座老站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20 11:2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881年,唐山开滦煤矿为了运输煤炭,在矿井口与胥各庄之间修了一条9.7公里的铁路。1882年,这条铁路开始运营,1907年(也有1886年一说),在小山西北侧建起了中国第一座火车站,也就是今天的唐山南站。

  这座车站建成后的100多年间,虽遭遇过战争、地震,但主体框架依然完好。不过,如今它正站在命运的交叉口上——面临当代城市的变迁,这座近现代建筑的地位与价值显得模糊不清,在很多人眼里,它似乎已经不再重要。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这么想,唐山市民葛士林就是其中之一。从1996年起,葛士林便有意识地保护这座老车站。十多年了,他每天都在看着车站;十多年了,他也为车站做了很多事。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公民自发保护古建的坚持与执着。

  如今,在葛士林的生活中,老站的“地位”举足轻重

  上世纪50年代的唐山火车站广场

  1972年,威廉·约瑟拍的唐山火车站

  1976年唐山大地震,火车站坍塌

  上世纪20年代英国人在火车站留影

  建了矿、有了煤,怎么运出去?老车站就是这么出现的

  说起唐山这座城市,大多数人会想到第一座煤矿、第一桶水泥、第一件日用陶瓷……今年67岁的葛士林起初也是顺着这样的脉络来对这座城市寻根求源的,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到了唐山南站的价值。

  在退休之前,葛士林从唐山陶瓷集团一名普通工人一路做到团委书记、分厂厂长、外贸公司经理,大半生的时间始终在忙碌地工作,认真地生活。直到2006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之后,他才有了时间,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这座城市,审视这个自己为之奋斗了大半生的地方:这座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工业摇篮的城市,它最初的模样是什么样的?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关注。

  建了矿、有了煤,怎么运出去?唐山南站最初的建立只是在这个简单逻辑上顺理成章的一个环节。也因此,人们长久以来忽略了它的价值。即便人们清楚地知道火车是如何影响城市的,但在这庞大而琐碎的历史书中,车站就像是页面上的一个边角注释,不可否认其价值,但也谈不上对整个环节产生重大影响。

  但葛士林认为,这座车站的历史价值非常高。1881年,开滦煤矿为了运输煤炭,在矿井口与胥各庄之间修了一条铁路。1882年,这条铁路开始运营,1907年(也有1886年一说),在小山西北侧建起了这座车站,可以说,它是中国第一座火车站。

  形似城堡,门窗硕大,雕饰精致可惜,这些只能在影像中留存

  葛士林说,1972年,美国人威廉·约瑟受周恩来总理邀请到访唐山,拍了许多老唐山的照片,其中就有几张是这座火车站的。

  那时的火车站是一座具有典型英式风格的两层黄色楼房,形似城堡,又如王冠。墙壁是厚重的,门窗硕大高挑,屋顶和墙线均有雕饰,涂墨绿色墙围,石头外墙则充满了欧式古典雕饰。在进站的一侧,延出的雨棚结构呈方形,正面开三个拱形大门,非常通透,四面由厚重的墙壁石柱支撑,浑然大气。

  可惜的是,如今这一切却只能在影像中留存。1976年,车站大厅在地震中被毁,1983年重建后,变成了一座棱角分明的混凝土建筑。10年后的1993年,唐山又在异地兴建新火车站,新站更名为唐山西站,这座老站成为唐山南站。

  老站的客运历史最终定格在1996年6月26日,在这天,它正式宣布停止客运业务。有人统计,在这115年中,这座老车站共运送旅客100亿人次。之后,尽管它并未完全弃用,继续承担着为开滦装运煤炭,为钢厂、电厂等企业运送燃料的责任,还设有站台和站务员,但随着往来人群的稀落,老车站显得黯淡了许多——曾经的彩色广告依稀可见,岁月留下的痕迹不过是一片片逐渐脱落的墙皮,墙皮下的青色方砖,毫无生气。

  跟上世纪20年代的照片相比站里的旅客天桥一直没变

  3月5日,记者与葛士林一起到访老车站。车站的大门上了锁——葛士林显然早就知道,他根本没往正门的方向走,直接走到侧门。推开两扇铁皮大门,天桥、月台、铁轨、电铃,一一展现在眼前。

  首先出现的是天桥。葛士林说,他对这座天桥很有感情,这源于一张珍贵的老照片。照片上有10个大人和4个孩子,穿着时尚而华贵,据考证,他们都来自英国,拍摄时间为上世纪20年代。最重要的是,照片中的背景正是这座天桥,而天桥至今没有改变。

  在葛士林的记事本里,清楚写着这样的数据:老车站旅客天桥,钢结构,铺木板,建于1922年,灰色。经实地测量,桥高6米,总跨度49米,其中西跨21.6米,东跨17.4米,三个连接台阶的平台总长10米。桥顶通道净宽3.3米,跨越6股铁道,连接三个站台。其中一号站台54级台阶,2号站台52级台阶。类似的数据在天桥下的雨棚那儿再次出现:雨棚共分为15跨,第一跨和最后一跨跨距各为3.6米,中间13跨均为4米……

  这些数据,是葛士林拿着尺子一点点测量出来的。他自信这样的数据比记载更准确,也自信这些数字具备打动更多人的力量。

  不过,他也清楚,目前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认真与执着。他知道,这些数据最大的价值就是,一旦老车站没了,它们将向人们讲述老车站昔日的容颜。

  时代改变了原有的一切老车站会不会也这么消失?

  从天桥上走下来,葛士林看了雨棚,又跳下来,走上铁轨。一列火车正要驶来,信号灯已经开始一明一暗,车还未驶入视野,不过它独有的鸣笛声已隐隐传来。这声音听上去很远,不过,足够触碰到他心底的最深处。

  葛士林说,他第一次坐火车时19岁,是从家乡邯郸坐车到外地上学,目的地就是唐山。他也是像这样站在车站里,当时母亲带着几个兄弟姐妹在站台外为他送行。几年前,他曾回到家乡,发现印象中的“乡下”已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时代改变了原有的一切,而且太快,快到可以将记忆彻底摧毁,再也无法重新构建。

  每每想到这里,葛士林就想到这个老车站,会不会很快,它也就这么消失了……

  钢梁上的文字散发着年代久远的味道

  这种电话机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葛士林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老站的站台上

  他穿梭火车站、档案馆十多年,刚从国外回来就往火车站赶

  从1996年起,葛士林便有意识地保护这座老车站。这十多年中,他不断在家、火车站、档案馆之间穿梭,历史越来越深地渗入他的肌肤。如今,他发现别人已不再叫他厂长或经理,而改称“老师”了。

  今年67岁的葛士林蓄着胡子,平时最喜欢穿一身灰色运动装。说话时轻柔儒雅,行事方式和他喜好的太极拳一样,张弛有度。但只要一提起“火车站”这个词,他就会显出几分焦虑,不停感慨:“哎呀,哎呀,发愁,发愁。”为了火车站,他甚至经常心神不宁。

  今年一月,在北京工作的女儿想出了一个为父亲减压的办法:“咱们一家人出去旅游吧,去夏威夷走走。”在接下来近一个月的夏威夷之行里,柔软的沙滩、灿烂的阳光的确让葛士林得到了放松。不过,当3月初他回到唐山,掏出钥匙打开家门的瞬间,他就又想到老火车站了。

  他决定先到火车站去溜一圈。为了避免惊动老伴,惹出诸如“你饭也顾不上吃、觉也睡不好,天天往车站跑,回来就写车站的东西,你又不是站长,为座火车站,瞎着什么急?”之类的唠叨,他趁着老伴在和女儿通电话,悄悄地下楼。

  从他家开车到唐山老火车站只需绕几个弯,他太熟悉这条道路了,不过十多分钟就到了。他停下车,街边的小店内传出高分贝的摇滚乐声,显然希望以此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但是这儿始终不见什么人,乐声显得粗野且徒劳。

  “看起来是没什么变化。”葛士林嘀咕着,“但和过去比,其实变了太多。”

  “我们的老站也很漂亮,怎么就没人在乎呢?”

  进入2010年时,越来越多的唐山市民知道,一座现代的新火车站即将开建,不少人欢呼庆祝。葛士林却在为老车站“抱不平”:“我们的老站在历史上也很漂亮,怎么就没人在乎呢?”

  葛士林回忆说,他曾在天桥上遇到一个值班员。当时他在一处钢梁上意外发现了一行英文小字:SCOTLAND LANARK SHIRE STEEL .CO.LD,意思是“苏格兰拉纳克郡钢铁公司”,同时,钢梁上还有意思约为“采用西门子福尔马林防酸技术”的英文字样。由此可以判断,这个旅客天桥至少使用的是从英国进口的钢材,至于是否英国所建,虽然很难考证,但英国应该参与了设计。

  正当他欣喜于新发现时,身后有人喊了他一声,他回头一看,是车站里的站务员。

  年轻的站务员问他:“你拍什么呢?”

  “宝贝!”他打趣道。

  年轻人笑了:“宝贝?呵呵,那你可得看好它,说不定哪一天就被拆了。”

  当晚,葛士林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一个废墟上,他看清了,废墟就是老车站。他惊醒过来,怔了许久……

  网上发帖呼吁保护老站引发“最早铁路”之争葛士林开始了行动。

  一方面,他找文物局、市政府,递交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希望尽快给老火车站一个“文保”的身份;另一方面,他在网上发帖呼吁,让更多人的加入其中。

  在帖子上,葛士林提出了开滦煤矿矿井口到胥各庄的铁路是“中国最老铁路”、唐山南站是“最老车站”的说法,得到很多网友的关注和支持。当然,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最老铁路”、“最老车站”的说法值得商榷,并列举了“证据”:一、1875年,英国在华代理人“怡和洋行”,在上海征地,修筑了一条全长4.5公里的吴淞铁路;二、1865年,在北京的宣武门外出现了一条长约600米的铁路,有一台小型蒸汽机车牵引着3节车厢,在这条铁路上来回行驶;三、1887年,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基隆煤矿的老寮坑矿地至滨海泊船港之间,修筑了一条铁路;四、1888年,李鸿章联络法国商人,在北海与中南海之间修筑了一条总长度为1510米的“活安铁路”,并在终点静清斋门前建了一座金瓦红墙的小火车站。

  对此,葛士林很快作出回应:吴淞铁路和台湾的铁路都是窄轨铁路;北京宣武门外的铁路只是英国商人在北京做的一个火车宣传广告,故而被称为“广告铁路”;而所谓“活安铁路”,即没有专设路基,仅仅是摆放组装的铁轨而已,那座火车站也在不久后即被拆掉。

  由此,葛士林总结出,以上这些“中国第一条铁路”均非中国铁路的源头。而在《清史稿·交通志》中有清楚记载:光绪三年,“有商人筑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八十里,是为中国自筑铁路之始”。

  给老火车站申请“文保”将成立“唐山老铁志愿者”组织

  去年12月,他在唐山市历史学会的年会上,以保护火车站为主题做了重点演讲,提出可以将唐山南站建成一座“中国铁路历史博物馆”,并逐步打造成世界级“物质文化遗产地”。随后,在元旦前夕,他将自制的《中国铁路之源》视频上传到网上。他解释说,这么做也是出于私心,“担心万一老火车站真没了,好歹有个影像留下来。”

  这个演讲引发关注,此后他陆续接受了电视台和报纸的采访。据当地媒体报道,几乎同时,时任唐山市市长的陈国鹰考察老火车站,提到对老火车站“一定要加以保护”。

  今年4月,葛士林打算“趁热打铁”,约一下热爱老火车站的网友,等条件成熟,他将按照之前和大家的约定,成立一个“唐山老铁志愿者”的民间组织,号召大家加入保护唐山南站的工作中来。

  而在5月,他希望可以将这些人组织起来,从起点出发,走完这10公里的路,让大家用脚步来丈量这段中国最古老的铁路。

  后记

  火车越来越近了,铁轨在枕木上微颤起来,一种无形的力量清晰可见。

  3月6日,一个安静的下午。水泥墙后,城市正在迎来它的喧嚣与热闹。老火车站的墙内墙外,两个世界的差距,就在他要转身离开时,感觉明显起来。

  火车鸣笛了,站务员走过去敲响铁钟,信号灯一明一暗回应着这个由远及近的庞然大物。夕阳西沉,地上留下异样的光芒。他激动不已,攥紧拳头:“我会一直保护它!”

  葛士林,一位执着的唐山老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公民自发保护古建的坚持与执着。

  

 

关键词:唐山南站,葛士林,老站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