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墓碑前圆团聚梦
持之以恒一股劲儿 因为几年来的接触,有好多陵园的工作人员和张红琢已成为朋友。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副所长孙虹说,有家属来查找烈士,我们只能提供现有的,没有的我们就把张红琢推荐给人家,可他们就问那人怎么收费啊?他为什么管这事啊?特别不理解。每到这时候,孙虹都会拍着胸脯说,“放心,老张这人我们敢拿人格担保。” 其实,就连经常陪同张红琢走访烈士墓的铁哥们徐国太一开始也不理解,“你有钱没处花借我点儿呗”,后来跟老张出去多了,或许是吸收的“正能量”多了,他对老张的行动不仅特理解了而且成了其“得力助手”。得知老张核对墓碑照片时需要沈阳的革命英名录,他就嘱咐家住沈阳的女儿女婿去当地图书馆检索复印,还到周边各县复印了县志。“经常是一麻袋一麻袋的复印,往唐山老张家发快递。” 外出走访烈士陵园,张红琢有个原则,绝不用对方招待,连喝口热水都是自备。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孙大力所长清楚地记得,2012年2月张红琢第一次风尘仆仆来陵园时,正赶上吃午饭的点,本想尽点地主之谊请他吃顿便餐,可无论怎么挽留老张还是硬生生地“夺路而逃”。 “我佩服他的做人,打那以后无论什么时候老张来电,我都尽最大的努力为他提供支持。”孙大力告诉记者,以前也有热心人来帮助烈士寻亲,但都属于冲动型的,热乎劲儿一过就如石沉大海了,唯独张红琢几年如一日,持之以恒一股子劲儿,令他这位老民政都不得不佩服。“人家可是自己掏腰包义务为烈士寻亲啊,坦白地说我或我们的员工都做不到。” 有的家属,找了60年没能找到烈士葬在哪里,最终是执着的张红琢帮他们圆了寻亲梦。出于感谢,有的家属称老张为“大恩人”,还有的极力要掏出钱来答谢。“迁西的一个家属拿来一沓子钱,看那厚度至少有一万块,说是感谢费让我必须收下,我说这钱我可不能收,要收了你说我成啥人了啊?!”提到这些,老张说不熟悉的人对他都不是太理解。 其实老张的热心肠,周边的人都知道。汶川、玉树地震时,老张都是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他早在15岁时就乐于救人,因水性好,曾救过落水儿童,至今家里还珍藏着儿童家长送来的锦旗。这些年因为一直在张各庄担任治保工作,张红琢抓小偷若干,甚至还抓到过杀人逃犯,当地派出所给他的评价是“侠肝义胆”。 那天在赶往佳木斯烈士陵园的路上,沧州的一个家属得知烈士墓所在地的消息后,给老张打来电话颤抖着说,“我在电话里给您磕头啦!”老张连说“不客气啊!”挂断电话后,老张满脸幸福地跟记者说,“你知道不,每年过年我收到的拜年短信特别多,光‘祝好人一生平安’就不下百条,有的都不知道是谁打来的,但我知道肯定是烈士的家属。” “自费,义务,不计成本”,这些关键词是老张为烈士寻亲的亮点,可他并不以为然。“我这人不在乎钱和物质的东西,喜欢做点有意义的事。每给一个烈士联系上家属,听到那擦干眼泪后的一声谢谢,对于我本人来说比吃大餐还幸福。”老张说,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有人喜欢半夜点钱过瘾玩,而他平时有事儿没事儿,就喜欢翻看翻看烈士寻亲统计名单,特有成就感。 这个事儿我会做下去的 “我没有其他爱好,就喜欢上了干这件事,太有意义了。”年过半百,看书都要戴花镜的老张一本正经地说,为烈士寻亲已是他业余生活的全部。 在张红琢办公室书橱里放满了书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河北革命风云录》、《冀东革命人物》……还有复印的以及花高价从书市搜罗到的多个地区的地志、县志、地名志。打开电脑,桌面上则全是和寻亲有关的网页链接,十几个文件夹里放满了烈士的资料。“寻亲需要大量的信息,有历史的、军事的,还有地理的。我只有小学文化,学的那点知识根本不够用。”说着话的老张,还带有几分腼腆。 说起最早为烈士寻亲的缘起,张红琢回忆说,2008年3月,他在“中国寻亲网”上发现了一份《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其中记载的866名解放太原战役阵亡将士中,有唐山籍烈士至今无亲属到墓地祭扫过。“想到烈士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牺牲后,有的家人却不知道烈士被葬何处。”张红琢没多思考,便给“寻亲发起人”———山西王艾甫老人打去了电话,主动要求帮忙寻找唐山籍烈士家属。从此,一发不可收。 张红琢把从网上下载的烈士资料按县区分开,打印成册。他找来唐山的历史资料,从《烈士英名录》上查询每个烈士的籍贯、参加革命时间、牺牲时间、家庭住址等信息。每个烈士的资料核对完毕,只要天气、身体条件允许,他便开上私家车,踏上寻找烈士的路。每到一个地方,张红琢便直奔当地的烈士陵园,试图从陵园工作人员或民政部门搜集烈士资料,每个墓碑逐一拍照、记录,张红琢拍了上百个陵园,如今电脑中的照片资料多达几万张。 张红琢心脏不好,医生建议他随时装着救心丸,不能太劳累。可自从开始了寻亲行动,他就没有了空闲时间,搜集资料回到家里,便是后面大量的调查寻找,和《英名录》上的每个烈士名字核对,根据《英名录》里相应的资料查找线索,很多资料的记载不准确,或者同音字,或者地址变迁,每次寻找都像大海里捞针。 “累了或被别人不理解时,也想过放弃,可又一想,我是在为革命烈士做事啊,怎么能碰上点难处就打退堂鼓呢?”如今,张红琢的手机、邮箱几乎成了寻亲热线,每天打开邮箱,里面都会有几封烈士家属请求他帮忙寻找烈士的嘱托。看见这些,张红琢从不会拒绝。但也有例外,有个儿媳妇来电话说想找公公的烈士墓,听她的意思并不像是为了亲情,而是为了征地款向政府要“特殊待遇”,唯独这个求助电话被老张给“冷”处理了,其他的无论谁张嘴求助他都管。 |
关键词:墓碑,烈士, 陵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