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天然气涨价传言背后的民生焦虑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28 08:2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3月25日,“下月起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或涨1元”的消息迅速占据各大网站的头条。当日股市开盘,A股天然气股票价格飙升。紧接着,一位国家发改委官员称,涨价消息是无稽之谈。该官员指出,中国天然气价格偏低,需要调整是肯定的,但天然气关系民生,政府部门十分慎重,绝不会轻易做决定。

  连日来,“天然气即将涨价”的消息备受关注,不少地区都出现了市民排队购气的场景。每次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都会引起许多民众的焦虑与不安,甚至引发大规模抢购。一则涨价传言,何以引起如此轩然大波,是公众的神经太过敏感、脆弱,还是我们过于看重生活必需品“多涨了三五毛”?

  尽管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这个消息是无稽之谈”,但这显然是针对全国性涨价传言来说,并未否定天然气局部涨价的可能。实际上,自2012年12月以来,江苏、北京、吉林等省市已分别上调了当地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其中长春涨幅最大,拟由最初的2元/立方米上调至2.8元/立方米,其他地区的调价则多维持在0.23元/立方米左右。这样的背景、数据都与传言相吻合,这也是不少人对传言深信不疑的原因所在。

  其实,如果能享受到优质的社会福利保障,生活必需品“多涨了三五毛”,本不足以对人的生活构成多大威胁。民众忧虑于此,并不是说生活必需品涨价本身有多么可怕,而是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脆弱使得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不安和恐惧———他们不得不将自己从牙缝里抠出来的每一分钱都小心翼翼地积攒起来,用以应对无可回避的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庞大开支,每一次物价上涨因此也就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打折。不必责怪公众的神经敏感、脆弱,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任何细微的价格波动,为何都引起公众如此强烈的反弹?

  毋庸讳言,国内天然气价格相对国际市场较低,这一方面是因为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相对脆弱,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强势的垄断地位使得石油巨头获益匪浅———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年产量以20%左右的速度激增,即使以2004年全国407.9亿立方米的总产量为基数来计算,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上涨1角,就会为石油巨头增加40亿元收益。当石油巨头一次次迫切表达涨价愿望时,公众看不到天然气行业是否真的存在亏损,巨额收益能带来的诱惑倒是一目了然。

  作为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天然气价格机制不能也不该忽略民众的实际感受。近年来,能源价格改革深陷“一改革就涨价”的怪圈不能自拔。在天然气这样的公共产品领域,面对处于垄断地位的供应方,听证会是保障消费者利益的最后底线。听证会旨在为民众提供利益表达机制,这种特性决定了听证会必然充满了博弈,然而,频频见报的却是“一团和气”式听证会,更有甚者,业内人士抛出的“价格联动机制”令人望而生畏———由此意味着,只要上游石油企业涨价,下游燃气公司必然跟风涨价,连看起来很美的听证会都不再需要。

  “天然气即将全面涨价”虽然是一则不实新闻,但却未必没有透露出一些真信息。透过那些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民众,我们看到的是民生多艰的现状,以及公众对公平博弈定价机制的渴望。正视公众的这些利益诉求,远比一味指责他们轻信传言更有实际意义。(赵志疆)

关键词:天然气,涨价,民生焦虑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