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守三条底线谋错位发展
与曹妃甸区、渤海新区相比,北戴河新区的起步比较晚。 如何才能实现突破?犹如“一张白纸”的北戴河新区选择了坚守生态、规划和产业定位“三条底线”,坚持生态立区、错位竞争,以求后发制胜、跨越发展。 “恰恰是因为我们坚守了‘三条底线’,许多中外知名企业才纷纷在新区投资兴业。”北戴河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北戴河区委书记李学民认为,选择这样的发展路径,正是为了北戴河新区未来更好的发展。 据了解,截至目前,北戴河新区整体推进项目已达30个,总投资1200亿元。 保护生态环境——— 从污染最严重的香溪河入手,对12条入海河流进行逐条整治 春暖河开,清水潺潺。4月2日,北戴河新区香溪河中渔船穿梭,天空海鸟飞翔,河岸上几位渔民正在河边散步。头发花白的张大爷一生靠打鱼为生,他告诉笔者:“你别看这条河现在有鱼有虾,前几年可是有名的黑水河、臭水河。” 据介绍,前些年,香溪河上游受造纸厂、小型塑料颗粒厂的污染,河水变成了黑水,河中的絮状污泥有3米多深,臭气熏天,鱼虾绝迹,路人都要掩鼻而过。 “生态环境是北戴河新区最大的资源,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李学民告诉笔者,北戴河新区共有12条河流入海,新区去年决定从污染最严重的香溪河入手,对这些河流逐条进行整治。 经过开挖土方、清运垃圾,对沿岸进行绿化、美化,同时将上游31家塑料颗粒生产企业全部关停,3家造纸厂停产治理,消除了香溪河的污染源。现在,香溪河河面加宽,河水质量从劣五类达到四类,河里又有了鱼虾、水鸟,藻类也开始生长。以前的臭水沟变成了一条景观带。 “生态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没有了环境,我们还能剩下什么?”采访中,李学民不时反问。 坚守有坚守的理由。新区与闻名中外的北戴河区一河之隔,海岸线长82公里,占秦皇岛市海岸线总长度的51%,占河北海岸线的近20%。这里有中国北方最优质的沙滩海水浴场、世界罕见的海洋大漠、华北最大的潟湖七里海、20万亩连绵葱郁的林带、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黄金海岸,饮马河、洋河等12条河流涌动其间,是中国乃至世界难得的“钻石级”宝地。 “早在建区之初,新区就把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立区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发展理念,北戴河新区的发展思路、发展定位与之十分契合。”李学民表示,这让他们进一步强化了生态建设的核心地位。 去年,新区关停了34家对财政贡献较大但涉污的企业。“关停污染企业,从眼前来看我们是受损失了,但我们换来的是更长远、更大的效益。”李学民说。 据了解,今年新区还将强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建设洋河景观公园,实施重点路段两侧6万平方米的花海工程;启动小黄河、减河等内河综合整治;启动万亩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完善夏威夷大道等旅游绿道建设。 规划引领基础先行——— 聘请国家顶级机构对总规、产业和基础设施规划进行全新修编,引领新区转型发展 4月1日,滨海新大道D1段工程施工正酣。工人们有的在铺设地下给水和污水管道,有的在开动机器回填路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D1段是新区今年暑期项目大会战的重点项目,将于7月10日竣工通车。新大道贯穿整个新区,将是新区的景观路、承载项目建设的命脉路,沿路将进行各种基础设施配套。 “虽然说大开发初期财力紧张,用钱的地方很多,但我们仍不遗余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去年首批9个竣工项目有6条道路,不仅方便了人们旅游和出行,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基础配套。”新区规划建设局局长王利表示。 相对先发地区,北戴河新区犹如“一张白纸”,如何描绘蓝图至关重要。新区借鉴新加坡“先规划、后建设,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在工作中,新区坚持总规、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同步编制,“三规合一”,以此打开新区发展的全新路径。 北戴河新区聘请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旅游研究院等国家顶级机构对总规、产业和基础设施规划进行全新修编。2012年12月31日新区总规顺利通过省政府审批实施;2013年1月11日,产业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委托设计机构,对标新国标,对城市能源、供水、交通等专项规划进行编制,确保实现先地下、后地上、空中只有绿树和景观的规划建设目标。 今年,新区将在总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专项规划以及《北戴河新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编制,同时完善减河、东沙河、洋河等河流整治规划编制。 去年9月29日,住建部与河北省签订《关于共建北戴河新区国家级绿色节能建筑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北戴河新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全区域创建国家级绿色节能建筑示范区的地区。“签约后不久,我们便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李学民希望,通过推进转型发展,5至10年间,新区成为展示中国绿色建筑、生态产业发展水平的最佳窗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样板。 产业定位高端服务业——— 大力发展旅游、高新技术、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与曹妃甸区、渤海新区错位发展 初春的海滨,海风依旧很凉。而在北戴河新区国际旅游中心项目工地上却是一片热闹景象:20多辆重型货车满载着泥土、沙石,来回穿梭;挖掘机挥舞着手臂挖掘着土方;推土机平整出一块块土地。 项目负责人张晓辉指着一片拔地而起的楼群说:“目前,我们正在做包括华贸一路等项目在内的4条道建设工作,花园洋房、酒店式公寓部分楼体已封顶,五星级酒店工程也即将开工……” 总投资达200亿元的国际旅游中心项目,位于新区洋河口南岸,由度假酒店、主题购物中心、游艇俱乐部等功能区块组成,将是一个融文化创意、休闲旅游、购物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度假社区,目标是打造中国北方的“亚龙湾”。 在采访中,笔者看不到“傻大笨粗”的工业项目,更多的是像国际旅游中心这样的高端服务业项目。 新区在产业定位规划上,确立了“224”的产业体系,即,2个主导产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2个先导产业: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4个关联产业:旅游制造业、康体疗养业、总部经济、现代生态农业。形成与曹妃甸区、渤海新区错位发展的态势。在招商工作中,新区不仅招商更注重选商,坚决拒绝一般工业、一般房地产尤其是高耗能、有污染的项目。 选择坚守高端服务业的产业定位,难免会牺牲一些经济利益。“前不久,有一个全球知名的电子企业想在新区投资150亿元,投产后对财政贡献很大,但由于不符合新区的规划条件,被我们婉言拒绝了。我们绝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任何有污染的项目。”新区发改局局长田力男透露。 在清晰的产业定位理念下,华侨城、国华置业、荣盛、中冶东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华贸蔚蓝海岸、葡萄岛综合旅游、一杯澜等项目顺利开工。 坚守是为了更高追求。据介绍,2013年,新区将力促总投资超500亿元的省体育训练基地、动漫旅游城等13个重点项目分批开工,与在建项目构成产业聚集。 按照规划,未来五年,北戴河新区将拉开40万人口中等城市框架,按照全区域5A级景区标准开发,建设10条特色精品街、10个国际水准的生态休闲浴场,真正把新区打造成京津的“后花园”、东方的“夏威夷”。 |
关键词:北戴河新区,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