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治理“求人风” 面临驯服权力的难题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12 08:2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俗话其实也有不正确的时候。比如,我们过去常说,求人不如求己。但是,放在当今社会,这些老经验还真不见得灵验。最近,《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题为《“求人风”在中国愈演愈烈,资源分配应公开透明》,直指日益泛滥的人情风。尽管可以说是老生常谈,可一旦谈起,还是会让我们恍有所思:可不是么?

  日常生活中,不求人的情况实在是太少了。上学找个好学校,得求人;生病找个好医生,得求人;孩子要找工作,得求人;要评职称,得求人;要申报项目,得求人———我求你,你求他,他求我,循环往复,大家不胜其烦,但也获得方便。于是,习焉不察,我们慢慢也就习惯了。

  求人首先是国情。国情来自文化传统。传统中国是个乡土社会,乡土情本质是人情。人情已经变成了日常生活伦理的一部分,如此一来,求人与被求,便成了社会的常态。而拒绝“求助”,便如悬在半空的利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恨声:哼,你总也会有求人的时候!“铁面无私”,在道理上是好的,但现实中总免不了“夹生”、“愣头”的咒骂。一旦你倒霉,更是墙倒众人推,那柄悬在半空的剑落下来,周围的人会幸灾乐祸说一句:活该!在很多人眼里,中国的文化不就是中庸么,不就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么,为了避免“活该”,因此,不为己甚、难得糊涂,也就成了官场秘笈。

  在人情社会的文化传承里,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没有“原则”两个字。原则是拿来通融的,规章是拿来开恩的。而且,劣币驱逐良币,那些不会通融的人,往往是行之不远、被孤立的“另类”。

  正是在传统基础之上,发展出了当代社会日益炽烈的“求人”之风。求人,原来是要靠“人情”的,大致还是“熟人好办事”的范畴。但在商品社会,一方面,人托人、人求人,金钱和权力发挥了无远弗届的威力,使“关系网”空前扩大,不管是不是熟人,有钱就好办事;另一方面,权力更加长袖善舞,甚或发展成以金钱为目标、主动出击的“裸”舞。过去剪径的强盗,往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是靠章吃章、公器变私器,用好用足自己权力,这是另一个意义上的踏石留痕,抓铁有印。如果不求人呢?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的董事长曾经举了个切身例子:一个手续,原本13天左右就能办完,结果办了13个月。

  可以说,正是“求人风”推动滋生了权力寻租,带来了裙带风,甚至占据了“不正之风”的半壁江山。在诸如萝卜招聘、一人多户口、官员在企业兼职、跑“部”前进等林林总总的现象里,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因此,要刹住“求人风”,第一是要强调“原则”,第二是要控制“权力”。在人情社会的传统中,这些都离不开深入到细节的制度建设,离不开资源配置的“公开透明”,要让掌权者心存敬畏,压制其自由腾挪的空间。

  但是,也需要看到,制度的落实,依旧离不开人和权力。不可小看“原则”不彰、“求人”风盛的传统。在长久的传统和普遍的痼疾里,公权当作私器,权力视为奶酪,甚至已被正当化。制度和程序的设计和推行,必然面临着强大阻力。李克强总理谈到改革时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当是有感而发。其实,治理小小“求人风”的过程,也是驯服权力的难点所在。(特约评论员刘志权)

关键词:求人,求人风,人情风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