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打开视野借势发力 大企业与贫困村结盟
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涞水、阜平、唐县、涞源、望都、易县、曲阳、顺平等8县被列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博野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使得保定市的扶贫工作重点县数量从7个增至9个。目前,保定市扶贫工作重点县数量占到全市县(市)区总数的1/3,地域面积占59%,省核定全市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38万,其中农村扶贫对象112万人…… 区域扩大、人口众多,资源、资金有限,人才、技术缺乏……保定的扶贫开发工作该怎样做? 打开视野,转变思路。关键要在解放思想上做文章,用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方法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保定市在去年谋划的“科学规划”、“素质提升”等十大“战役”的基础上,今年以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涞源、涞水、易县为重点,以定点帮扶的78个企业为样板,探索企业帮扶新机制;拓展金融扶贫投入方式,探索扶贫资金长效机制……一系列举措,旨在让新一年扶贫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眼睛向外,找差距、增动力,激发群众脱贫热情 “郑家磨护栏是汉白玉的,蘧家磨护栏是竹竿绿的……”这句在涞水县蘧家磨村村民中流传的顺口溜,反映的是人口数量相当、自然禀赋相似却分属于北京市房山区和我省涞水县的两个村庄,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的差距。 4月3日14时,记者特意绕路来到北京房山区郑家磨村,果真看见这里的柏油路漆黑油亮,汉白玉护栏洁净如新,每隔50米还设有一个电子显示屏。而进入涞水境内的蘧家磨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相关基础设施明显较少、村容村貌较差的景象。 “这种差距还不仅体现在村容村貌上,关键是村民们头脑不够灵活,想法少、做得少。”在村委会大门外,蘧家磨村党支部书记宋盼道感慨地说,“就拿种植平菇大棚来讲,人家郑家磨村的平菇种植项目比俺村要早七八年,按照种植平菇的人均收入来算,这七八年下来人均收入累计相差1万多元。” 记者随着宋盼道来到村北正在建设的蘧家磨片区高效农业示范园,69个平菇种植大棚排列整齐。走进棚内,一排排白色菌棒上挂着新鲜的平菇。宋盼道介绍,虽然平菇大棚年初才建,但目前已陆续产生效益,仅此一项可使村里年人均增收1500多元。 在平菇大棚里,记者遇到了正在采摘平菇的村民黄长顺。他告诉记者,为建设平菇大棚,他拿出了自家的2分地流转到村集体,并与部分村民共同发起成立了平菇种植合作社。 “到目前俺家的两个大棚收入了近3万元。”黄长顺表示,即使在大棚盈利的情况下,仍然有村民“胆小害怕”不敢参加合作社或扩大种植面积。 据了解,按照种植标准,一个菌棒成本可以做到1.5-1.6元,可村民们技术有限,只能做到2.2元。“咱得把视野放开,看到差距,才能迈开步子去追,今年俺还想扩大平菇种植面积。”黄长顺表示。 据了解,目前仅保定市环首都三县像黄长顺一样的扶贫对象就达32.3万人,占到农村人口的1/3。地处深山、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要素匮乏……而去年7月21日一场洪灾,三个县约5万人重又返贫、致贫。 更令人忧虑的是,由于长期封闭落后,部分干部、村民存在靠天吃饭、接受救济的惯性思维,对于新生事物容易抵触、观望,缺乏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主动性。 “要更加注重教育工作,着力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真正解放干部群众的思想,决不能再让下一代人受穷,要特别注重加强职业教育,尽快让有劳动能力的群众掌握脱贫致富技能。”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表示。 据了解,保定市着眼于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去年组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次。今年还将继续加大市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帮助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自主创业,针对扶贫主导产业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加大职业教育补贴,把核桃、设施蔬菜等重点产业片区数扩大1/3,让所有贫困村都建立起增收主导产业。 拓宽思路,把扶贫资金用得更灵活、更高效 4月10日12时许,记者来到易县西固城村王艳来的养鸡场时,他正为H7N9禽流感带来的鸡蛋滞销而苦恼。2007年,王艳来盖起养鸡场,靠卖鸡蛋养活年迈的父母和一对上学的儿女,对他来说,鸡场是全家的“饭碗”。“自南方出现禽流感疫情以来,鸡蛋价格应声下跌,从4元/斤降到了3.3元/斤,这下子可赔大了!”王艳来说,前阵子连饲料钱都拿不出来,“眼瞅着8000只鸡没食吃,急得我都想掉泪。” 就在这时候,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的信贷员尚娟告诉他,不用抵押5天内就能贷到3万元,并且是上门办理、把钱送到家里来。 按月还款、贷款贴息,比银行利率还低……王艳来觉得天上掉下了“馅饼”,当初建鸡场时,借遍亲戚朋友都不够,跟银行贷款时土地、鸡场和住宅都不能抵押,最后也没能贷成。“有了这3万元,滚动资金就不发愁了,熬到市场形势好转再赚回来。”王艳来说。“农民从事种植、养殖业较多,这些行业受季节、市场等因素影响较大,我们贷款的优势就是‘不用抵押,按年借、按月还、还清后马上可以滚动借款’。”同行的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主任周学仁表示。 截至去年年底,该扶贫社已在易县25个乡镇开展小额信贷资金扶贫到户活动,覆盖九成乡镇,累计投放小额信贷资金2.94亿元,借贷农户2.4万户,1/3借贷农户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坚定贫困群众的致富信心,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及阜平县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将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保定市每年安排市本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以上用于扶贫开发。按照意见要求,保定今年将投入扶贫专项资金和帮扶资金超10亿元。 有了钱,怎么花,才能产生更大效益?“除去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额资金外,更要让扶贫资金发挥提升农民市场意识的作用,这就需要建立长期、灵活、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制。”周学仁表示。 据了解,扶贫攻坚示范区各县将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社会资金,逐步建立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项目自身现金流平衡原则,支持中心村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的相关项目。“今年我们将积极拓展金融扶贫投入方式,探索扶贫资金长效机制,帮助阜平、涞水、涞源、易县建立扶贫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发挥‘农户自立服务社’作用,给贫困群众提供小额贷款支持。”保定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借力发力,让大企业与贫困村联姻结盟 4月3日12时,温暖的阳光洒在涞水县悟空寺村的山坡上,村民王文良正拿着铁锹平整土地,一排猪舍即将建成。“有了大企业的帮扶和支持,俺的发财梦就要成真了!”王文良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原来,一家来自石家庄的企业———华银集团为悟空寺村一期投资400万元建起了8个猪舍,联合村民搞养殖,到5月份猪场就能运营。“这种定位高端的绿色无公害猪肉,价格能达到50元—60元/斤,全部销往北京的大型宾馆、超市。”悟空寺村党支部书记赵金表示。 在涞水当地百姓眼里,华银集团是个响当当的名号。该企业不仅在这里投资建设养猪场,2007年开始还在涞水县投资150亿元建设华银天鹅湖项目,如今这个定点对接首都的休闲样板示范工程已初具规模。 华银集团是真心想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记者看到,这里还将建设水塔、锅炉房、员工生活区等后勤保障设施。“多年与当地百姓打交道,让我们体验到乡亲们对富裕的渴望,借助县扶贫办为我们搭建的平台,集团得以把发展规划与扶贫项目快速结合。”华银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把企业的资金、市场、技术优势与村里的生态优势结合起来,项目很快就会出效益。“村民以3000元/头的价格买猪寄养在猪场内,防疫、喂养这些事都不用操心,每年返还1000多元。”赵金表示,今年有望通过养猪项目让人均收入再增1/3,达到3000多元。 扶产业关键是扶企业。保定市把连片开发、规模发展和龙头带动作为实现扶贫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目前全市共发展38个产业片区,其中环首都示范区的涞水、涞源、易县三县重点实施的15个片区已初见成效,带动了连片贫困农村整体脱贫。截至目前,保定已培育扶贫龙头企业55家,其中省级25家,比上十年增加了71%。 今年,保定将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新理念,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促扶贫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将已纳入定点帮扶的78个企业作为样板,积极探索企业与贫困村更加密切、形式多样、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争取企业更多参与扶贫开发。 |
关键词:保定,大企业,贫困村,结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