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没有习惯性公开 就有习惯性质疑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16 08:2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日前,网络上一则“温州泰顺24岁年轻女干部任副镇长”的帖子,引发公众关注。帖子称:“90后副镇长出山!18岁参加工作,不知何时提任副科长级,现转任实职副镇长,年仅24岁”。网帖上所说的这名女干部叫王珊珊,网帖普遍认为她有背景,干部选拔有暗箱操作嫌疑。泰顺县委组织部回应,王珊珊此次任职考察正常,而记者也采访到了王珊珊本人,她说:“希望不要以年龄论英雄!”(《中国广播网》4月15日)“不要以年龄论英雄”,相信代表了很多年轻干部的心声。与此异曲同工的是,还有一种“总问父母是谁”的现象,一些新提拔的干部,一旦被曝出父母或者是亲属中有人身居高位,便立刻会陷入“背景论”的舆论质疑中无力自拔,辩解不是,不辩解更不行,感觉相当委屈。

  动辄从年龄、家庭出身等角度来质疑干部选拔的公正性,显然有失公平。提拔干部的核心标准是个人能力,而从理论上说,年龄和家庭出身之于个人能力并没有绝对的关联。事实上,我们也无法否认,在改革和创新以及“干部年轻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年轻人的冲劲和创新意识往往更被看重。而由于受到父母家人的影响和熏陶,干部子弟相对而言也比普通人更熟悉权力运作和官场规则,在竞争中自然是具有先天性的优势。这或许是一种起点的不公平,但与所谓的黑幕或腐败却未必有必然的联系。

  问题是,公众不以年龄、出身论英雄,又该以什么来论英雄呢?干部选任事宜属于公共信息,涉及权力的规范和公共管理,也与民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民众当然享有监督和质疑的权利。但问题是,现实中很多干部选任和提拔的信息公示往往都是惜字如金,只公布年龄、学历和任职岗位等概况,而对其履职经历、表现如何、社会评价等详情,则向来讳莫如深。这让公众从何监督?不得不说,公众之所以“以年龄论英雄”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在没有其它监督渠道,表达权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公众只能以这种剑走偏锋的方式来倒逼更多的信息公开,以达到“曲线救国”的效果。“希望不要以年龄论英雄”,委婉表达了一个年轻干部内心的委屈与不平,但事实上,公众比被质疑的女干部还要委屈。王姗姗所遭遇的质疑很快得到了官方的澄清,她的仕途不会受到舆论的影响。然而,公众的困惑如何求解?当地组织部门回应,在锻炼任职期间,王珊珊等人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表现良好。“组织部门先后对王珊珊进行过六七次资格审查,资格审查是很严格的,王珊珊都通过了”。“表现良好”、“审查严格”,几乎就是回应质疑的标准格式,然而没有足够的信息公开,这种泛泛而谈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无法对证的事实。

  没有习惯性的信息公开,就有习惯性的质疑。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普通公众还是干部群体,其实都是信息不公开的受害者。遗憾的是,尽管对干部选拔的质疑时有发生,尽管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这些地方政府似乎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选择性公开,应急式公开,仍是一种常态。因此,与其抱怨“不要以年龄论英雄”,不如向组织部门呼吁改进和完善公示制度。(吴龙贵)

关键词:背景论,年轻干部,年龄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