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让爱心与理性同行
连日来,记者在芦山地震灾区采访中深切地感受到,来自全国各地人们的携手努力,为有效减少地震所带来的伤害起到积极作用;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服务抗震救灾一线忙碌奔波。 但与此同时,记者也发现,一些无序进入灾区的志愿者由于缺乏灾区目前所急需的相关技能,千辛万苦抵达灾区后却无所事事,最后不得不无功而返。 当然,除了极少数的人之外,绝大多数的志愿者都是怀着一颗帮助灾区群众的热心。但如果盲目进入,也可能给灾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记者在芦山县城看到,一些缺乏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无事可做,一些志愿者没带任何食品和户外用品,只凭着一腔热情进入灾区,自己的生存都难以维持。 在宝兴县灵关镇,当地救援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当前灾区最急需的物资运不进来,除了道路条件较差外,一些志愿者盲目进入也对道路畅通造成一定影响:“我们知道好多志愿者都是希望拿出爱心,但是我们也希望大家不要往这里赶,给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让出一条通道。” “关键是摆正心态,志愿者永远要把当地援建、百姓生活问题放在第一位,而不应该成为灾区的负担。”来自石家庄无极县的志愿者李沅峰曾是一名侦察兵,有过汶川地震救援经验。他对准备前来灾区的志愿者建议:出发前与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系,确认自己能否发挥作用;灾后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到一线的志愿者应该具有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结队行动,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让爱心与理性同行。抗震救灾需要我们共同行动,但未必所有人都要到灾区一线。在后方采取自己最合适的方式为抗震救灾服务,本身也是一种正能量。 |
关键词:芦山灾区,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