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孙犁诞辰百年:布衣大师化笔为犁[组图]
5月的冀中平原,滹沱河大堤内外,麦杆已蹿至小腿高,平原像长高几尺似的深厚密实。当汽车沿着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驶时原野深处的安平县孙辽城村,作为孙犁的仰慕者,记者心里有一丝激动。 正值午后,村子里槐花繁密、寂静人稀,69岁的孙造根被村支书孙占稳找来,与记者讲述他与孙犁相见的几次回忆———“孙犁在我们村子是大辈,我叫他爷爷,我父亲叫他叔。我父亲孙老宽,年轻时是个好庄稼把式,他是给别人扛长活的,他会使牲口、种地,还领着别的短工给主家打工,就是《风云初记》里写的老温或者老常那样的角色。我头一次见孙犁,应该是1952年,那是我才读五年级,孙犁是来找我父亲搜集《风云初记》素材的,每次来,他们都谈很久。《风云初记》里的田大瞎子的故事,都是我父亲讲给孙犁的。为了搜集《风云初记》的素材,孙犁来找我父亲不止一次,我记得还有一回他来时是后晌,俺爹都钻被窝了,娘正在纺线子,我正拿一块石板在写字。当听到他们谈到一处地方时,我受了惊吓,手里拿的石板掉在地上摔碎了,孙犁还拿了钱给我爹,让重卖。爹说,都是乡亲,怎么能让你赔呢?但孙犁说,因为是我引起的,我给钱买。《风云初记》里的人物大部分都是我们村的,都能找到原型,像高庆山、秋分,都能找到。他们都是我们村上的人。像芒种,其实是他的一个姨兄弟。像田耀武这个土匪,村子里也确有其人。书里另一个重要女性角色李佩钟,也有其人。虽然书中有真有假,但书中大部分的人,你都能找到原型。” 孙造根老人还回忆起孙犁每次回家乡时的平和朴实———“有一回他回来,应该是1964年,当时滹沱河的水把地冲毁了不少,大家正要出工时,村边忽然来了一辆吉普车,当时村子、乡里这一带的人们见到的都还是牲口车,一辆吉普出现在村里,很稀罕,大家正疑惑,这是什么大官来了呢?这时候,司机上前打听哪里是孙犁的家,原来,孙犁在村边就下了车,一边在村子里转着,一边走着进村了,他可真不像现在某些人开车摆官架子。那次来后,他还向我打听我爹的情况,当时,我父亲已经去世了。孙犁叹了口气说:‘你父亲年轻时出力太大了。受了劳伤!’” 孙造根老人说自己曾是河北某报的通讯员,年轻时是村里的文化人,他说自己从小也爱读书,他在学校上学时,有一次读到《白洋淀的一次斗争》,看到作者叫孙犁,十分疑惑,后来求证,才知道这个孙犁就是小时候到自己家里那个穿中山装的文化人,此后,他又饶有兴趣地读了《风云初记》等,从此才知道,孙犁写的都是孙辽村村里的人和事。 安平文联主席王彦博坚持“为孙犁做点事” 此情绵绵向芸夫 在安平县说起孙犁,不能不提起一个人———安平县文联主席王彦博,他是地地道道的孙犁通、孙犁迷。他把对孙犁先生的感情表达为:此情绵绵向芸夫(芸夫,孙犁笔名)。 知晓先生始于幼年 王彦博说,他知晓孙犁先生始于幼年,那是1969年8月的一天,父亲拿出一本已毛边破损的旧书告诉他:“这是咱安平大作家孙犁写的《白洋淀纪事》,其中一篇叫《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就在此后,父亲又从不同渠道给他搜集到了孙犁的《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书。 王彦博说,1978年,他迈入了衡水师范的大门,成了学校图书馆里的“铁杆阅客”。每每手里捧着的大多是孙犁先生的文字———《津门小集》、《村歌》、《孙犁散文选》、《孙犁人生小品》、《孙犁文论集》、《书林秋草》等。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所县办中学,很快组织起了一支学生的朗读队伍。他为学生们领读“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在他带动下,这支16人的小组织,人人很快都对长达5000多字的《荷花淀》背诵如流,并多次在学校和县里举行的文艺演出中夺奖。 1988年5月的一天,已在县委宣传部工作的王彦博,得知孙犁捐出故居与部分工资给村里建小学一事,出于对孙犁的感情,很快写成了稿件《孙犁捐出故居为村里建学校》,《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河北日报》等媒体纷纷刊发了此稿件。这年6月16日,他到天津拜见了孙犁先生。回来后,按照先生为他出的题目,完成了散文特写《孙犁与故乡人》、《孙犁轶事三则》、《孙犁回故园记事》等文章,刊发在了国家、省、市多家媒体。 持续搜集整理先生事迹 王彦博持之以恒地坚持对孙犁作品和各种事迹的搜集和整理。2011年,王彦博先后购得《孙犁传》、《孙犁全集》,还有介绍孙犁的《布衣,我的父亲孙犁》等书籍,并进一步写作搜集记录大师生活、创作、交往20多万字的孙犁轶事与作品点评。他牵头创办的《安平文学》大量刊发与孙犁有关的散文,并辟专栏“旧影泛香”,登录配有大师旧照的文学特写;这年8月,他在由安平中学领导发起组建的“安平中学孙犁文学社”成立仪式上,为莘莘学子作了《一鳞半爪说孙犁》主题演讲,随后不久,还联合有关企业,举办了《我仰慕孙犁》全县中学生有奖作文竞赛…… 为打造孙犁文化献计献策 在2012年1月召开的安平县政协会议上,王彦博提交了主题为“打造孙犁文化亮点,提振安平中外影响”的五项建议案,包括举办“纪念文学大师孙犁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孙犁杯全国散文大奖赛”、举行“孙犁雕像落成揭幕”和“文学大师孙犁作品家乡捐献仪式”、出版《孙犁轶事集锦》等。得到了县领导的认可与支持。 目前,安平县打造“孙犁故里”的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2012年7月,由他牵头组织举行了全县文化界“文学大师孙犁逝世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前不久,他还在策划创作一舞台作品讲述大师故事,安排专家创作并朗诵《怀念孙犁先生》,组织安平中学师生表演孙犁散文组合朗诵的基础上,执笔创作了国内第一首赞颂孙犁大师的歌曲《常常想起您》。2012年11月,在安平县城的东西南北入口,悬挂起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孙犁故里”的显著标牌…… 庚逾天命,王彦博对孙犁的崇敬与日俱增,是何动力驱之不怠,他说自己似乎也说不清楚。随着中国第一尊孙犁全身雕像落成,他希望安平不仅仅是荣戴世界丝网之都的经济强县桂冠,而且将成为集中国革命解放区文学、荷花淀派文学、孙犁文学的大本营与学研中心。以是推思,为芸夫先生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他会继续努力…… 日本汉学家渡边晴夫痴迷孙犁 5月10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来安平县参加“纪念中国当代文学大师孙犁诞辰100周年”活动的日本著名汉学家渡边晴夫。他说,独特的审美思想与人道主义精神是孙犁文学的核心。 据了解,渡边晴夫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原东京大学国学院教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日中儿童文学美术交流中心副会长、东日本汉语教师协会副会长。他十分热爱中国和中国文学,他说,要用自己的努力,让日本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学。他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对孕育日本文化起了巨大作用。渡边晴夫说,当他还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时,一本《三国演义》让他迷上了中国文学,从此一发不可收,逐步成长为一个研究中国文学的汉学家。《孙犁与鲁迅》、《孙犁与古典》、《孙犁的初期小说》、《荷花淀论》等在日本文坛影响深远的“论孙犁”,均出自渡边晴夫之手。 5月10日下午,说起与孙犁的渊源,刚刚赶到安平县参加纪念活动的渡边晴夫对记者说,他在1954年上大学时开始学汉语,1958开始研究中国文学,研读解放区作家赵树理、孙犁、丁玲、周立波等人的作品。当时他熟读了孙犁的《荷花淀》、《白洋淀纪事》、《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前半期的代表作品。到了上世纪90年代渡边教授开始研究中国微型小说,这时他读到了孙犁的文革以后写的《云斋小说》,其中都是2000-3000字的微型小说,开始对孙犁着了迷。2004年、2005年,他到了白洋淀、孙犁的老家安平追寻过孙犁的足迹。到现在为止,关于孙犁的论文,他已经发表了20篇。 采访渡边晴夫时,他一口流利的汉语,说起话来谦逊和蔼,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人们根本听不出他来自日本。说起对孙犁的整体印象,今年77岁的渡边晴夫说,孙犁是个独特的作家,他独特的审美思想与人道主义精神是其文学作品的核心。希望这次孙犁安平故乡之行,能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孙犁、了解孙犁。 安平倾力打造“孙犁故里”文化名片 为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凸显安平的文化底蕴,让孙犁文化辉耀网乡,从去年9月开始,安平县文联积极组织人员,先后到北京、石家庄、天津、衡水、保定以及孙犁故里孙辽城村等地,联系大师的亲属、挚友,历时一个多月,多方搜集整理了与大师有关的包括老照片、大师手迹等在内的50余件珍贵文物。随着孙犁文学奖散文大赛和孙犁塑像落成典礼的成功举办,“孙犁热”持续升温,品读大师作品、崇尚大师精神在安平蔚成风气。 孙犁雕像隆重落成 去年11月29日上午,新搬迁入住的安平中学锣鼓声声,彩旗飘扬,孙犁雕像揭幕仪式在孙犁广场隆重举行。这尊塑像是国内第一尊为大师雕刻的全身汉白玉塑像。底座正前方“孙犁”二字,由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亲笔题写。 孙犁文学奖散文大赛颁奖仪式成功举行 去年11月29日,安平县迎来了一次隆重的文化盛会,由河北省作家协会与衡水市委宣传部、安平县委、安平县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孙犁文学奖散文大赛”颁奖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作者、文学爱好者、学生代表等共计1000余人参加了颁奖仪式。 收集50余件珍贵文物 为让孙犁文化辉耀网乡,从去年9月开始,安平县文联积极组织人员,先后到北京、石家庄、天津、衡水、保定以及孙犁故里孙辽城村等地,联系大师的亲属、挚友,历时一个多月,多方搜集整理了与大师有关的包括老照片、大师手迹等在内的50余件珍贵文物。他们还把这些文物照片制作成精美的展牌,致力突出安平县域特色和孙犁家乡情怀,展牌在刚刚结束的孙犁文学奖散文大赛上一经亮相,便深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孙犁迷”们。 在此次收集的文物中,许多文物十分珍贵:如孙犁手书“大道低回,大味必淡”;孙犁的代表作品《风云初记》手稿……此外还有孙犁为安平籍作家张根生亲手题写的书名《滹沱河风云》、与张根生的亲笔书信、孙犁故居老照片等。 电台展播《孙犁在故乡》 “1937年秋,一个载入华北史册的灾难性的季节,老天怒吼,雷声嘶鸣,连日的暴雨倾盆而下。河北省安平县境内,沟满壕平,一片汪洋,冲出滹沱河槽的洪流,如咆哮的猛兽般撞击着南北河床。邻近南堤的孙遥城村内,大街小巷水漫金山……”这是3月19日安平广播电台《散文艺苑》新开的栏目《孙犁在故园》的现场录音。该栏目的开播拉开了该县纪念孙犁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我仰慕孙犁”征文竞赛 安平中学、安平县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等学校相继开展了“我仰慕孙犁”主题征文活动。主题征文活动是该县面向全体中学生开展的,旨在通过征文大赛的形式,让安平县的青少年从小开始了解孙犁、学习孙犁、传承孙犁、借鉴孙犁,让孙犁文化在安平大地生根发芽。5月4日,举行了“我仰慕孙犁”征文大赛颁奖仪式。 文学刊物开设纪念专栏 在《安平文学》开设纪念专栏,陆续刊登了《此情绵绵向芸夫》、《怀念伯父孙犁》、《厚德传歌———孙犁与铁凝》等纪念孙犁的文学作品。 举办书画展 5月初,来自河北省作协、衡水市政协、文联及衡水市各县市区作家协会、书画家协会代表、媒体记者等共计80余人参加了书画展开幕式并参观了书画展览和孙犁生平简介展。所展书画作品是从征集的200多幅作品中挑选出来的100幅精品。 召开座谈会 5月6日,安平县在大子文乡政府隆重召开了“纪念孙犁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弘扬孙犁先生毕生创造的先进文化,学习传承大师崇高的人文精神。河北省作协副主席王力平、刘建东,衡水市文联主席刘月卯及省市孙犁研究会成员出席座谈会,60余名“孙犁迷”畅所欲言,为今后继续研究孙犁、学习孙犁、传承孙犁献计献策。 另外,中国阅读研究会、河北大学、河北图书馆、博览群书杂志社,在5月11日共同举办“2013华夏阅读论坛”之“孙犁故里书香安平”主题年会;5月12日,在安平中学举办孙犁图书馆开馆仪式;同日,在县迎宾馆南侧举行孙犁纪念馆奠基仪式;同日,河北省作家协会、衡水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共同举办“孙犁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简介 孙犁(1913年农历4月6日~2002年7月11日),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作家,是我国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国当代文学界的一位大师,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孙辽城村人。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度春荒》,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小说与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他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赢得了广大作家和读者的敬爱。 评价 作为一名写作者,在我心目中,孙犁先生是一位有着长久艺术生命力的作家,他跨超不同历史阶段和读者亲切对话,对当代文学持续产生影响。我多次说过,是孙犁先生和他的小说引领我去探究文学的本质,去领悟小说的魅力,去琢磨语言在千锤百炼之后所呈现的润泽和力量。 ——铁凝 评论界素有荷花淀派之说,其实哪里有派而流,孙犁只是一个孙犁。孙犁是孤家寡人,他的模仿者纵然万千,但模仿者只看到他的风格,看不到他的风格是他生命的外化,只看到他的语言,看不到他的语言有他情操的内涵,便把清误认为了浅、把简误认为了少。 孙犁不是个写史诗的人(文坛上常常把史诗作家看得过重,那怎么还有史学家呢),但他的作品直通心灵。到了晚年,他的文章越发老辣得没有几人能够匹敌。举一个例子,舞台上有人演诸葛,演得惟妙惟肖,可以称得上活诸葛,但活诸葛毕竟不是真正的诸葛。明白了要做活诸葛和诸葛本身就是诸葛的含义,也就明白了孙犁的道行和价值所在。 ——贾平凹
|
关键词:孙犁,诞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