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专题库>>专题新闻

蒜价过山车何时休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03 08:2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加紧出清,“过山车”般反转的行情,再度导演了一出由“蒜你狠”到“蒜你贱”的悲喜剧:扩大种植面积的蒜农,不得不面对新蒜种植成本高于市场价格的窘境;去年高价收购大蒜储存近一年的蒜商,亦不得不“割肉”求回本。

  在素有“大蒜价格风向标”之称的“大蒜之乡”金乡,经济导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今年的大蒜产量较去年算得上是喜获丰收,但暴涨急跌的价格令“受伤”的储存商更趋谨慎,交易几陷停滞。

  围绕大蒜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传言纷杂,无疑成为蒜商买空卖空导致蒜价急剧波动的罪魁祸首,同时,这也给大蒜披上了“准期货”的外衣。

  暴涨暴跌交易冷清

  23日上午,在金乡(山禄)大蒜国际交易市场,与热浪灼人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冷清的交易场面。不到100辆装满鲜蒜的农用车呈4列排开,收来大蒜的“二道贩子”,或三五成群聚在车旁阴凉处打牌,或干脆躺在车里闭目养神,讨价还价的交易场景很难见到。

  “去年这时候鲜蒜一斤已经涨到两块七八了,现在顶多卖七八毛钱,即便这个价格也很少有人主动来收。”来自金乡县兴隆乡的刘宪东,一边坐靠着车轮,一边抱怨今年大蒜价格上不去,担心后期价格还会回落。

  刘宪东的担心不无道理。导报记者注意到,去年金乡县蒜农收入相对较为乐观,鲜蒜一上市,价格便达到1.6元/斤;随着鲜蒜入库价格上涨,最高曾突破4元/斤。

  然而,今年春节刚过,库存蒜价格便急剧下滑,由3元/斤下滑至目前的0.9-1元/斤。在库存尚未出清,大蒜增产致使市场预期降低的前提下,新蒜刚一登场,其售价和成交量便遭遇了迎头一棒。

  “老刘,这蒜怎么卖?”大蒜经纪人寻钦发上前问道。

  “这个品种不太好,7毛5。”刘宪东见其收购的意愿不强,草草回应道。

  原来两人已是老相识,彼此间早已知根知底。刘宪东心里清楚,储存商目前正为了清库存而发愁,无暇收购新蒜,市场观望情绪渐浓。除了“做市场”的,像寻钦发这样的大蒜经纪人,只不过是打探一下市场行情,何况当前7毛钱的价格连自己都觉得有些亏。

  寻钦发常年从事大蒜生意,在这个市场有专门的门店,门前挂着“大蒜代购、代销、代存”的醒目标志,由他代理的客户遍及东北三省和江苏、湖南等地。

  谈及今年的市场行情,他指着零星停靠在路边的轿车说:“相比去年同期各地蒜商纷纷拥入金乡‘抢蒜’的场景,今年着实冷清了许多,这单从市场上外地车牌的数量便可见一斑。”

  他表示,如果库存蒜不能尽快出清,储存商们就难以腾出资金和库存去收购新蒜,因而新蒜后市价格仍可能继续走低,即便收购也要再等一段时间。

  赔声一片何去何从

  一上午的时间里,装满鲜蒜的农用车匆匆驶入市场,然后匆匆离去,一如当下大蒜市场上既焦躁不安又摇摆不定的投资情绪。

  “过去一年是非常特殊的一段时期,在收购期间同比期内,大蒜价格第一次出现了近3倍的购销差价,差价之大是历年所没有的。”金乡县大蒜产业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桂华告诉导报记者。

  据寻钦发透露,暴涨暴跌的行情让他代理的几个蒜商损失惨重,赔得少一点的今年更加谨慎,打算清仓后趁低价再进一批新蒜弥补损失;赔光了退出市场的,也大有人在。还有一部分摇摆不定的蒜商,或是受市场悲观情绪的影响,意欲趁机“割肉”出货,尽量挽回损失。他表示,鉴于储存商去年整体亏损较为严重,预计今年蒜商的收购积极性不会太高。

  喊赔的除了蒜商还有蒜农,“种蒜不如种小麦”的说法从不止一人的口中传出。

  刘宪东给导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从每亩蒜地的成本来看,蒜种需1000多元,化肥700元,而收获时由剜蒜到装袋运输的人工成本则高达800-1000元。另外加上耕地、浇水、塑料大棚等,也要花费600多元。若除去蒜农人工,一亩地的成本在3000元以上。以亩产1000公斤鲜蒜计算,鲜蒜市场价格只有高于1.5元/斤才能勉强维持成本,而目前不足1元的市场价格无疑让蒜农损失惨重。

  导报记者注意到,在金乡,和刘宪东有同样遭遇的蒜农还有很多。面对暴涨暴跌的行情,他们比蒜商显得更加无所适从———或是忘记今年的“伤痛”继续投入到大蒜种植的劳作中,祈求来年有个好行情;或是无奈减少大蒜种植面积,改种其他作物另谋出路。

  蒜价:储存商说了算

  “去年本地大蒜减产,价格被人为炒高,导致收购成本过高。随着今年新蒜丰产上市,供过于求,储存商和蒜农对大蒜销售价格的预期普遍降低。”谈及今年蒜价暴跌的原因,寻钦发一方面将之归咎于人为炒作,一方面则是大蒜丰产。

  据金乡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王乃建介绍,相比去年在种植及后续生长阶段受水灾影响减产较为严重,今年金乡县大蒜增产已成定局,预计每亩产量在1000公斤左右,同比约增200公斤。不仅如此,今年全国大蒜产区种植面积均有所增加,预计单产量也会增加。

  杨桂华对此表示,今年应是行情理性回归的一年,随着跟风泡沫的消化,本年度将不会出现大幅波动的极端行情。

  “每年大蒜价格的形成,大体分为两个阶段。6、7、8 3个月为第一阶段,价格的形成取决于储存商对价格的认可和对储存量的预期;9月份到次年5月份为第二个阶段,价格取决于库存量的大小和秋后大蒜种植面积的增减以及对苗情的预期。”杨桂华坦言,在这两个阶段中,大蒜产业链条中的储存商具有买家和卖家的双重身份,其买空卖空与否是造成大蒜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

  “储存商不收储,价格就低;储存商收储,价格就会提高,只有他们认可的价格才是最终的市场价格。”杨桂华说。

  不仅如此,导报记者注意到,消息灵通的客商得知大蒜库存量较大后纷纷压价,更加剧了蒜价的下跌。加之今年以来大蒜价格一直回落,最初高价收蒜的蒜商不愿赔钱便只能硬挺,直到现在也未完全出清库存。

  罪魁祸首

  大蒜被当做“准期货”炒作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其价格的急剧波动固然与大蒜种植面积、产量等因素有关,但与此同时,由于产地集中、市场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炒作资金强势进入和投机盛行,才是导致蒜价暴涨暴跌的罪魁祸首。

  正是基于这一点,大蒜价格才变得异常敏感。甚至受韩朝延坪岛炮击事件影响,当日大蒜价格每斤下跌了近0.2元。

  据杨桂华介绍,现在金乡市面上有六七份手机报,每天向大家发送库存量等相关信息解读。但信息发布者实为自己利益说话,即便是正确的信息,也会被这些虚假声音所淹没。

  “预计有8万到9万吨的库存”“至少15万吨以上”“老蒜已售出九成”……当类似这样的多空双方声音交会在大蒜之乡的街道时,不禁让人们质疑从蒜农到蒜商、蒜企,几个单打独斗而缺乏产业链整合的市场主体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其生产和交易行为更多是雾里看花般随行就市。

  “库存蒜价格的剧烈波动,实则是信息不透明造成的。若大蒜存量信息能够公开透明,有些风险就能得以提前释放。当前信息不明往往会加大未来市场的混乱程度。而信息明确越晚,市场波动就越大。”杨桂华告诉导报记者。

  为此他呼吁,国内其他几个大蒜主产区应设立具有公信力的信息发布平台,并联合金乡建立全国性的大蒜信息服务机制。一旦遇到突发事件,能通过发布权威信息做出即时解读,稳定大蒜市场,从而防止恶意炒作和跟风行为蔓延。

关键词:蒜价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经济导报
责任编辑:赵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