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源地赤城: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
图为黑龙山森林公园脚下便是黑河源头,那里建有“黑河源头”的石刻和简介。宋锦丰 摄 俗话说:“京城一杯水,半杯源赤城”,这是形容赤城的水对北京的重要程度。进入六月,连续下了几场雨,张家口的大山小山都格外的绿,赤城的山更是如此,郁郁葱葱,置身山间,仿佛进入了盛夏的江南。6月22日,中新网记者对北京水源地——河北赤城进行了探访。 赤城县分别与北京延庆、怀柔接壤,境内有黑、白、红三条河流,输水量占密云水库蓄水量的53%,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而黑水河和白水河就在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汇合,从这里再汩汩流入北京。 赤城县云州水库管理处主任张克俊称,从2004年至今的9年时间里,单是云州水库就向北京放水1.9亿立方米,这还不包括今年秋季再准备供应的2万立方米。 “实际上,赤城大多数属于山区,比北京更缺水。”赤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建志介绍说,以前,赤城以穷山恶水出名,但现在,山清水秀,处处是景致。刘建志认为,有失就有得,如果不是为了保护北京的水资源,赤城的环境也不会这么好。 沿着黑河向下游走,记者来到了距离森林公园大约40公里的赤城县东万口乡巴图营村。村书记段长银讲,为节省农业用水,2008年村子接到了“退稻还旱”的通知,从此村民开始从种水稻改为种玉米。 “以前种水稻的时候特别辛苦,还容易得病。”段长银说,村民离开插秧的生活后,身体再没犯过风湿一类的疾病,干农活也轻松多了。 “退稻还旱”政策让巴图营村的村民们尝到了甜头。段长银说,自从种上玉米之后,每亩地收成在1600元左右,好地可以达到2000元。除了个人的收成,北京政府每年还给这些曾经的“水稻农”每亩补贴240元。 段长银表示,“退稻还旱”不仅给北京输送了更多的水源,农民自身也感觉轻松了,生活条件比以前也好了,大伙都很高兴,离脱贫致富的希望又近了。 赤城县茨营子乡茨营子村也毗邻黑河,以前村民在河边种植水稻,目前,全县退稻还旱3.2万亩,涉及6个乡镇,每年节水2000多万立方米。 刘建志说,给北京送上一缕清风、一碗优质的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好在保护环境这个理念,已经成为赤城全民的共识。 刘建志举例说,距北京120公里的赤城县雕鹗镇下虎村,虽然也曾响应禁牧的政策,但几年下来,山坡依然可见不少裸露的地皮。近年来,下虎村自发地提出了“有钱人买松苗,没钱的上山采”的“穷人办法”。如今,下虎村的育苗基地里已经育有14亩绿油油的松苗。 刘建志表示,经过3年的生长周期,这些树苗可以改造两千亩荒地。退耕还林、禁牧、“退稻还旱”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已经让人看到了成效。现在,赤城县再现其独特的气候环境:“取暖不用煤,纳凉不摇扇”。 黑龙山林场接待部经理郭成喜说,由于去年的降雪全部被森林所覆盖,春天雪化的时候雪水渗入地下,再加上今年夏天的雨水较多,送往北京的水源自然比往年就多了。今年从赤城县送往北京的饮用水比往年多了两倍。 张克俊认为,北京对待咱也不薄,给北京输水,以前每立方米补贴5分钱,现在长到3毛钱。 6月16日,张家口市委书记王晓东在接受北京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毗邻北京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张家口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来抓,构建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同时还要加强京张合作,深度融入北京。他说,“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我们要保证给北京送去清风。” |
关键词:赤城,水源地,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