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催热“热射病”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12 15:3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进入8月以来,高温烈日持续不断,全国多地变身“烤箱”。上海、安徽等多地出现热死人的情况,浙江、北京、江西等地也相继出现热射病患者。一时间,并不常见的“热射病”迅速成为网络热词。

  “热射病其实并不是什么新名词,它只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中国疾控中心职业与中毒控制所研究员陈永青说,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的急性热致疾病,从机制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陈永青在近日由中国疾控中心举行的防中暑座谈会上介绍说,热痉挛是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痉挛以四肢肌肉及腹肌等经常活动的肌肉为多见,腓肠肌为最。痉挛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热衰竭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增加,不足够的代偿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产生晕厥。一般发病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暂时下降、晕厥等症状。热射病则是人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失衡所致,如得不到正规医院的及时救治,死亡率高达50%。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而后出现无汗,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产热大于散热,体内热量蓄积过多,引起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会产生一系列中暑症状。此外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也是中暑常见的诱因。”陈永青说。如何预防中暑呢?陈永青研究员告诉大家,应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如必须进行户外活动时,应使用遮阳帽、遮阳伞,及时饮用含盐饮料补充电解质,穿透气性好、浅色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长时间在户外,还要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十滴水、人丹等。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研究员程义斌提醒说,防中暑还要避免温度急剧变化,如从高温室外立刻进入温度较低的空调环境;不要等到感觉口渴了才喝水,如果患有疾病需控制每日饮水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酒精和大量糖分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脱水。程义斌说,中暑的先兆是病人常常感到大量的出汗、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有的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8.5℃以上、皮肤灼热、面色潮红等。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就要积极救治。

  “首先要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若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淡盐水、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人工降温可冷敷头部,用50%酒精、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子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当体温降至38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程义斌说,若病人已经失去意识,可掐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刺激病人。对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重症中暑者,在降温和恢复其意识的同时,一定要迅速将病人送到医院进行救治。(记者聂国春)

关键词:热射病,高温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消费者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